Page 602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602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第五卷)
把握而出现模糊的现象。一方面,由于缺少最佳实践的参照,企业无法判断目标设
置的准确性甚至无法建立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由于转型涉及的技术能力体系非
常复杂和先进,企业无法准确进行技术把控,对于目标设置没有确切的把握。这两
个方面都会导致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较为含糊,甚至不切实际。
转型路径难以选择。企业数字化转型既需要从业务条线进行创新,也需要从
技术角度进行提升改造。两个维度的交叉就会导致可以入口的数字化转型切入点
过多,容易抓不住重心,找不到路径和方向。考虑到转型涉及的资源庞大且决策的
影响深远,对转型路径的选择需要慎之又慎。在转型成为必然的选择时,转型路径
的多样化成为最难选择的对象。
转型机制难以保障。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多部门的业务协同,更需要企业权
利机制的重分配。牵头部门的理念直接影响到转型的可执行性和效果的有效性,
而这个牵头部门的选择并不能简单地根据传统的职能来划分。在一些做得比较好
的火电企业,往往建立专职的机构并设置专职的高层职位来主导数字化转型工作
开展。只有能力与权利相匹配,才能有效地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能够有序推动。
而在核电企业,往往难以有这样的组织机制保障。
转型能力难以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社会化分工的精细化使
得难以通过一家供应商就能提供全部的能力支撑。对于企业内部 IT 人员而言,同
时掌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 等技术并能够了解原理并在应用方
案以最有效的方式加以应用非常困难。而通过供应商来做具有顶层设计性质的技
术策划则存在容易被厂商绑架的风险。这样的转型能力需要经年累月地积累或者
大量分工明确的技术人员的支持,否则无法切实掌握企业转型所需要的转型技术
能力。
3.2 应对方式
以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的方式来设定目标,是一种咨询机构广为使用
的创新方式。可以利用设计思维高效地创造出新想法、实现这些想法,并使之发挥
作用。设计思维最常见的特点包括以用户为中心、反复工作、原型化、享受过程和
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