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7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607
数字化转型
域人员定位、虚拟电子围栏、智能门禁、视频监控联动、智能视频识别、智能可穿戴
设备,实时监测、诊断、分析、报警和反馈控制生产现场人员、设备、工作流状况,实
现发电厂全天候、全方位、智能化的安全管控。某大型火电电力集团开展多项智慧
电厂试点,建立起基于“互联网 +”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运行
优化系统、基于专家系统的三维可视化远程诊断系统、三维数字化档案,以及三维
可视化智能培训系统。
相比而言,目前核电企业开展的工作仍属传统信息化范畴,尚未上升至智能、
智慧的范畴;特别是在电厂的少人值守乃至无人值守等领域,火电企业已经开展了
较多成功的实践,值得核电企业借鉴。
2 智慧核电的建设目标和意义
智慧电厂的建设目标是以两化融合为抓手、以网络安全为基石、以信息资源高
效利用为目标,广泛应用云计算、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信
息技术与电站运营过程、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提高电厂安全运营水平,最终实现
“精准预测、少人值守”的战略建设目标。通过智慧电厂的建设,预期能够为田湾
核电基地带来三方面收益:
(1)降本增效、安全提升。借助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电厂工程建设、生产
运行及综合运营领域的精细化管控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对电厂重要风险区
域、作业的实时监控及智能预警,提高电厂安全管理水平,降低电厂总体运营成本。
(2)技术先进、统一平台。智慧电厂基础网络设施、技术及软件平台的规划和
建设要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按照“统一平台、分步实施、国产替代”的建设原则,
逐步建立统一的智慧支撑平台。
(3)知识产权、推广复制。在智慧电厂建设过程中,按照“自主研发、产权保
护”的原则同步做好建设成果的申报及保护工作,智慧应用平台的建设要具有可
复制性和推广性。
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