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0 - zkcs2020.indd
P. 240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 (第三卷)
五是推进“补”转“股”是适应新的理财观念而建立的理财之道,其稳健的
收益必将受到利益相关方的高度关注。事实上与其说推进“补”转“股”,不如说
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理财观念的更新,正在催生补偿机制转换为股权机制。
4 推进“补”转“股”的必要性
推进“补”转“股”是构建公众沟通长效机制的创新与探索,是民生工程的
重要举措。目前的补偿机制存有很多弊端,必须创新机制以应对旧有的矛盾和不
断出现的新矛盾。
一是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补偿政策不尽相同,其差别导致利益相关方的心理
不平衡,产生互相攀比甚至对政府及建设单位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到项目建设的顺
利推进。据了解各级政府依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在征地、拆迁补偿方面结合当地的
实际情况,不同项目、不同时间段制定了相应的补偿政策,由于政策上的差别导致
不满情绪。
二是据调查,目前很多项目的补偿流程都是通过政府来兑现的,即根据勘查核
量,依据相关政策,企业将补偿金交给项目所在地政府,由政府与利益相关方签订
补偿协议兑现补偿金。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引进项目,吸引投资甚至给予一定的政
策性补贴。但是即使是这样,公众始终认为政府有截留,没有全部兑现,进而产生
了利益相关方与政府之间的矛盾。
三是一次性补偿后易导致返贫致贫的现象。据了解一些利益相关者一次性得
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补偿金后,对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短期内就可能挥
霍殆尽。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失地后的农民理应用补偿金谋求长远的生
计。但现实并非如此,据走访一些维稳部门介绍,一些获得补偿的利益相关方用
补偿金购买小汽车、高档家电、家具等,有的处在贫困状态的公众一下得到如此巨
额的补偿金喜出望外,大吃大喝肆意挥霍。更有甚者参与赌博,其补偿金很快被花
光,出现脱贫的返贫,不贫的致贫,长期上访、重复上访的现象。
四是补偿机制不利于构建与公众的利益共同体。个人理解补偿机制实际上是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