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9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629
数字化转型
框架下,编制了设备状态监测管理程序、维修风险分析管理程序、定期试验管理程
序、工控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程序等多项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最终根据各项管理
要求,按照不同的设备类型,参考厂家提供的设备技术文件,编写了一系列具有较
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设备大修及日常维修技术程序,构成了管理体系的基础。
(2)传统的仪控设备维修往往以周期性维修为主要维修策略,这种维修策略
偏于保守,从实际检修经验来看,实施周期性维修确实存在过度维修的问题,过度
维修并没有提高设备可靠性,相反可能降低设备可靠性。我们按照上述管理体系,
采取了“以状态监测为主要手段,进行必要的定期维护和更换,依靠定期试验消除
隐蔽性故障,合理选择纠正性维修,将技术改造作为必要补充”的维修策略。同时
在保证设备可靠性的前提下,维修任务还根据设备修前修后状态和维修经验反馈
等进行评估优化和动态调整,使维修策略更为合理有效,维修成本也得到了很好的
控制。
(3)在开展设备维修过程中,注重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重要缺陷维修管理机制,确保重要缺陷的处理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和监
督,包括夜间值班制度、应急备件的管理、紧急缺陷处理预案的准备等。
2)适当制定纠正性维修管理指标,如设备缺陷数量及趋势、纠正性维修项目
完成率、纠正性维修任务占总维修任务的比例等,并定期对该指标进行评估,及时
发现和纠正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注重对各类缺陷按照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对故障率高的设备深入开展根本
原因分析,根据分析结论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来降低设备故障率。
4)建立健全设备维修档案,及时进行维修经验反馈和技术总结,将典型复杂
故障的处理步骤固化到维修程序中,持续提高检修人员的故障处理技能。
3.5 备件仓储阶段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强调备件的库存要绝对充足,能够随时满足现场各类需
求,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备件需求提报缺乏合理准确的依据,采购数量的精细化管控
缺失,仓储库存备件领用率低。这些问题导致仓储库存积压严重,给电厂经济效益
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