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8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628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第五卷)
维修大纲的开发、设备备件清单(BOM)的创建等工作都应在此阶段适时组织开
展起来。当然限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该阶段各项工作的管理标准也不必过于
苛求,主要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理念、建立体系框架,为后续阶段各项工作的深入开
展和优化完善奠定基础。此外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仪控类设备比较精密易损,安装调试阶段的现场环境又比较恶劣,因此在
保证安装调试质量进度的同时,应注重对现场设备的保养防护,减少设备投运后的
故障概率,降低维修成本。
(2)关注设备安装方式对后期维护便利性的影响,比如设备拆装的操作空间
是否合适,是否应预留必要的维修平台等,以降低后期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3)注意收集设备的各类技术资料和数据,为后期运维提供充分保障。安
装调试期是了解熟悉设备原理特性的最佳时机,也方便向厂家收集资料文件。
该阶段可以通过试验测试等手段尽可能多地观察和收集设备参数和数据,这样
也可以减轻设备投运后对厂家的依赖,为自主维修创造条件,对降低维护成本有
很大帮助。
3.4 运行维护阶段
运维阶段的设备管理直接关系到核电厂机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该阶段的设
备投入在全寿命周期成本中也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必须给予更高的关注和要求。
我们对该阶段的仪控设备管理采取“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稳中求进”的策略,立
足自身管理要求与特点,充分吸收借鉴当前国内外相关行业领域已经广泛应用的、
成熟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流程。在引用过程中结合核电厂自身的特殊性和敏感性,
高标准严要求地将相关理论融入到自身管理体系当中,进行必要的改进和灵活的
创新,避免了盲目照搬理论可能给电厂自身管理体系带来的负面冲击。我们在参
考引用 RCM、AP913 等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下管理实践:
(1)基于设备关键度分级,构建以设备可靠性为中心,以状态监测为主要任
务,重点管理关键敏感设备为总体要求的管理体系;以此为核心,制定了数字化仪
控设备分级导则、仪控设备维修管理实施大纲和关键敏感设备状态监督大纲;在此
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