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1 - 2019congshu
P. 361
核燃料循环与废物处理
中放废物处置场选址工作。目前,已建成的近地表处置场是西北处置场、广东北龙
处置场和西南飞凤山处置场。其中,西北处置场和飞凤山处置场已经开展正常处
置运行。上述处置场均采用近地表处置方式。
西北处置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位于玉门市西北 50 km 的戈壁滩上,距
3
3
离最近的核工厂 4 km。规划处置容量 20 万 m ,一期设计处置容量为 6 万 m ,首
3
批建设处置容量为 2 万 m 。1995 年动工建设,1998 年建成首批工程,同年开始
投入试运行。西北平均降水量只有 60 mm,地下水位低,处置场的处置单元结构较
3
简单,容积为 13 650 m 。西北处置场属于坟丘式结构,建于地表以下 7 m 基坑内,
墙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为混凝土层,待处置单元填满后,进行封顶覆盖 5 m
以上的 6 层不同结构的砂、石、土,并恢复地貌。
广东北龙处置场位于广东大鹏半岛北东端大亚湾畔,距大亚湾核电厂和岭澳
3
3
核电厂分别约 5 km 和 4 km。规划处置容量为 24 万 m ,一期设计处置容量为 8 万 m ,
3
首批工程处置容量为 8 800 m 。广东降雨量多,地下水位高,对防渗漏的措施要求
特别高。北龙处置场建在地面以上,处置单元为高强度钢筋混凝土结构,地板预埋
了不锈钢排水管,能有效排出处置单元的渗析水。待处置单元填满后,进行封顶覆
盖,先用0.7 m厚的混凝土封顶,上面再覆土,覆盖层总厚度为15 m,表面种草植树,
恢复地貌。
3
飞凤山处置场位于四川广元 , 也属于近地表处置场,总容量 12 万 m , 第一期
3
工程容量 4 万 m 。即将投入运行。飞凤山处置场所在区域多山地,降水较多,处
置单元建在平整后的山腰上,处置单元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处置单元顶部设有挡雨
仓房,考虑到四川地区地震较多,特对处置单元周围的边坡进行加固,待处置单元
填满后进行封顶覆盖,恢复地貌。
我国现有低中放废物处置场中,西北处置场和飞凤山处置场主要为处置反应
堆研究、核燃料循环工业的运行和退役废物服务。北龙处置场接收来自中广核的
核电厂废物。
2010 年清原公司自筹资金,在华东、华南和北方地区进行了处置场选址的区
域调查,包括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条件、区域地质条件、区域地震活动等。通过对调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