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201901.indd
P. 33

贯彻落实核安全法



              引领行业安全高效发展



                                                                                              文   王建君  李岩     2
                                                                                                        1





                  核安全是核能行业发展的前提、基础和生                     一、国际核安全法立法现状及特点

              命线。核能行业的发展必然伴生着核安全风                            国际上主要核电大国美国、法国、俄罗
              险的挑战,如果不能有效保障核能安全,不能                       斯、加拿大、日本等国的核安全立法模式不尽
              妥善应对核设施和核材料的潜在安全风险,就                       相同,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 1.综合性核安全立
              会限制核能行业的发展。据世界核电运营者                        法模式,主要包括美国的《原子能法》(1954

              协会(WANO)统计,我国核电机组的运行指                      年,经修订)、俄罗斯的《原子能利用联邦法》
              标大多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部分指标处于 (1997年); 2.专门性核安全立法模式,主要
              国际先进水平,在建核电机组安全质量受控。 包括法国的《核领域透明与安全法》、加拿大

              这些业绩和指标充分说明了我国核工业六十                        的《核安全与控制法》、格鲁吉亚《核与辐射安
              多年的发展所形成的大量核安全管理实践是                        全法》(1998年)等 ; 3.分散立法模式,例如
              行之有效的。《核安全法》对此进行了归纳提                       日本,其核安全方面的规定分散在其《原子能
              炼,并新增加了核安全文化、信息公开与公众                       法》(2012年修订)、《核源材料、核燃料和反

              参与、核损害赔偿、国家核安全协调机制等内                       应堆规制法》(2012年修订)和《原子能规制
              容,把有关核安全的基本方针、原则、主要制                       委员会设置法》(2012年)等多部法律中。
              度、监督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上升为法律,为                          (一)核安全独立监管

              进一步加强我国核能安全工作奠定了重要的                            1954年,美国《原子能法》授予原子能委
              法律基础。                                      员会负责发展军用项目、推动民用原子能发展
                  此外,我国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                     和监管民用核能利用活动的安全三项职能,导

              和《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安全公约》《乏                      致其在核能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具体决策过程
              燃料与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联合公约》等多项                       中面临两难,并引发了全社会的质疑和批评。
              核安全领域国际公约的缔约国,担负着履行国                       1974年,美国《能源政策法》建立了独立的规

              际承诺和参与国际合作的使命。《核安全法》 制机构核监管委员会实施核安全监管,确立了
              的实施将有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坚                       核安全独立监管的原则,被国际核安全法律文
              定国际社会对我国核安全的信心,也有利于我                       件和很多国家的核安全法采纳作为核安全的
              国核电“走出去”的战略实施。                             一项基本法律原则。《核安全公约》第8条规


                                                                                                                31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