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7 - zkcs2020.indd
P. 227
公众沟通
的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共享,推进科普工作。
七是构建专业媒体队伍,建立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大局意识的专家型记者
队伍,通过媒体放大核能公众沟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由相关机构出面组织,开发
课程、安排师资定期对其进行专门培训,因而对核能发展有充分了解、深度理解的
记者团队。一旦事故(事件)发生,能够发出理性、客观、深度的报道,避免谣言
发酵。
4.3 依据不同沟通群体特性,差异化推进核能公众沟通
不同群体、对象的知识结构和诉求不尽相同,这就要在标准化基础上,需要进
一步做好差异化、精细化沟通。
一是研究群体偏好,有针对性做好话语体系及指导文档建设。借鉴国外
的经验,Vogtle 核电厂建立公众沟通常用术语指导文档(Tested Language for
Communication about Nuclear Issues)来帮助核电从业人员更好地与公众交流。该
文档列举了核电公众沟通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术语,哪些属于可以使用,哪些需要避
免以及会造成哪些错误解读。例如在谈论核能对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作用,要尽
量避免使用“通过核能减少了多少二氧化碳排放”类似的表述,原因是公众无法
理解二氧化碳的减少与环境改变的定量化关系,而是要说成建一座核电厂相当于
种植多少面积的森林等。
二是结合中国核能发展及公众需求现状,打造核能公众沟通专业队伍和品牌。
包括队伍上,加强对行业专业人员的培训,特别建立面向不同群体的沟通队伍,包
括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提高传播的互动性。同时可探索特聘行业外懂传播、有知
名度的人士担当“核能公众沟通大使”,走出核能圈,提升影响力。品牌上,核能
公众沟通办公室可以通过评选“金牌”“银牌”项目等形式,对优秀活动予以确
认,同时在资金上予以支持,推动项目巩固、强化,并积极推荐参见全国性科普评优
活动。
科技发展总会遭遇质疑和挑战,特别是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核能公众
沟通事关国家能源战略与核能产业的发展,核能行业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拥抱质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