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5 - zkcs2020.indd
P. 225
公众沟通
是建立地区信息委员会(local Information Commission,CLI),该委员会由当地各行
业人员组成,每年编写公开报告,告知公众核安全与环境相关信息,活动经费由政
府和地方组织分担。二是建立“大工地”,即以项目发展为区域贡献真实价值。以
Flamanville3 号机组建设为例,EDF 发布过一份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了该项目在不
少于 40 年的时间里,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分为建造阶段、运营阶段,涉
及基础设施融资、直接与间接就业机会创造、税收等。三是加强跨区域合作,特别
是核事故下的辐射防护与应急体系的建立,如 2012 年法、德、比利时、卢森堡之间
进行覆盖 65 000 平方千米、1 112 万居民的跨境演习,测试 Cattenom 核电厂发生
核事故后应急措施是否得当。
4 打造上海—海盐核能公众沟通区域协同示范点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顶层设计,协同推进公众沟通
完善顶层组织架构,协同推进公众沟通工作。统筹沪盐两地相关政府部门,成
立“上海—海盐核能公众沟通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沪盐区域核能公众沟通,
包括科普、项目推进策略研究、核应急与舆情危机管理等工作,解决目前公众沟通
力量分散化、信息碎片化、表达宣传化的状况,可设置阶段性及年度计划目标,并在
物质、精神激励方面予以资源配置,后续可作为示范逐步推广,涵盖江苏连云港田
湾地区。
将公众沟通纳入专项规划,提供政策保障。一方面在核电政府主管部门牵头
下,争取将公众沟通纳入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具体方案中去,为后续
获得政策配套与支持打下政治基础。2020 年是“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要充分
抓好这一时点,真正将核能公众沟通,特别是区域协同纳入核能产业规划中去,突
出工作地位,体现政策导向,加大资源投入。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