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3 - zkcs2020.indd
P. 223

公众沟通




               一是上海、海盐地区对于核电的认同度都处于较高水平,核能公众沟通具备较
           好的基础条件。关于直接表明公众对核能 / 电的态度认知的题目,包括“您认为
           核能是一种高效能源”“您认为核能是一种安全能源”“您认为核电 / 能对国民经

           济发展有必要”“您认为核电 / 能对于改进环境生态、减少污染有必要”,上海地区
           的认同率均值为 84.79%,海盐地区为 92.33%。
               二是海盐地区的认同度普遍高于上海地区,收益认知高于风险认知,呈现出

          “反向邻避”现象。但问卷也反映出海盐受访者内心的矛盾之处,如“对核能 / 电
           直观的印象”和“对核能 / 电最感兴趣的知识点”两题中,上海地区公众都聚焦

           在核安全与核辐射相关,而海盐公众对核能 / 电的直观印象选择中“核事故和核
           辐射”占比为 70.37%,排名第四,远低于排名第一的“清洁能源”(85.19%),而对
           核能 / 电最感兴趣的点还是核安全与辐射防护。这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辐射防

           护与个体安全与行为有切实相关性;理性利益认知与感性风险认知存在偏差。
               三是上海地区对于设置专题展馆的需求更为现实和迫切,愿意通过参观展馆

           的方式了解核能、觉得上海有必要建设核能专业展馆的比例都在 90% 以上。
               四是两地公众的沟通最有效方式具有差异化。根据“您了解核能相关信息的
           主要渠道”和“您觉得推进核能科普及公众沟通最有效的方式”两题的交叉分

           析,认为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上海地区主要集中在科普进学校、进社区,海盐则是
           进课本。


           2.2  上海—海盐区域核能公众沟通改进方向


               一是加强区域协同、优势互补,建设上海—海盐核能公众沟通区域协同示范

           点,改变目前相对分散的态势,最大程度整合资源,系统地制定规划与策略,有重
           点、分步骤推进公众沟通,特别是针对公务员、学生等重点群体的公众沟通。
               二是丰富核能公众沟通形式,降低姿态,持续“下沉”。包括以展馆、新媒体、

           文化共建等形式,一定程度摒除专业化路线,做到亲民、有趣。
               三是讲好故事、建设利益共同体,推动风险感知向利益感知倾斜。尽管上海是

           中国核电产业的肇始之地,同时也拥有全国最完整的核电产业链,但其在上海政


                                                                                 20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