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6 - zkcs2020.indd
P. 206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 (第三卷)
职尽责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核安全水平。主要体现在:(1)对防范事故风险的
作用。我国发生核事故的风险始终存在,必须汲取福岛核事故教训,清醒认识我国
核电安全问题的复杂性,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严格落实风险防范措施。(2)对防范
放射性废物污染环境风险的作用。我国早期遗留放射性废物亟待处置,新产生放
射性废物也在不断积聚,要借力核安全文化,深刻认识问题紧迫性和艰巨性,把握
方向,明确责任,紧盯保护环境、维护公众健康的核心目标,守卫核安全。(3)对防
范涉核事件影响社会稳定风险的作用。涉核事件关系到核能发展与社会稳定,必
须要依靠核安全文化“春风化雨”,推动行业自律,从深层次解决中国核行业现实
存在的违规操作、隐瞒虚报等顽疾,以良好的核安全业绩取信于民,展现核行业的
“精气神”。
2 准确把握当今中国核安全文化的丰富内涵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核安全文化承诺和要求,在我国核行业有效培育和践行核
安全文化,就必须准确把握其内涵。中国核安全文化经过 30 年发展,逐步将西方
核安全文化理念与中国文化理念和实际情况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质的核安
全文化内涵。
2.1 国际核安全文化既有共性又包容差别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报告(INSAG-4)
中首次给出了核安全文化定义。随后美国核电运行研究所(INPO)、美国核管理
委员会(NRC)等机构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根据对核安全文化的理解以及实
践经验,将原始定义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特性和态度”“单位和个人”细化
为以安全为首要,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以及领导者和成员等内容,显示出各国机构认
可的核安全文化本质要素。
核安全文化定义的演变,表明核安全文化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与各国国情、
核安全文化实践相匹配,并与本国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但不论何种定义,核安全文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