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zkcs2020.indd
P. 197

核燃料循环与废物处理




                                  乏燃料年产生量 /t        产生累积量 /t
                           7 000                                140 000

                           6 000                                120 000

                          乏燃料年产生量 5 000                         8 000  /t 产生累积量
                          /t
                                                                100 000
                           4 000
                           3 000
                                                                6 000
                           2 000

                           1 000                                4 000
                                                                2 000
                             0                                  0
                               1990  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年份

                               图 1  乏燃料年产生量、产生累积量


           3.2.2  乏燃料离堆贮存量测算

               乏燃料从核电站反应堆卸出后,首先在乏燃料水池在堆冷却一定时间,以降低
           乏燃料的衰变热和放射性。20 世纪 60 〜 70 年代的反应堆设计考虑到几年后将
           冷却的乏燃料运往后处理厂,因此早期乏燃料在堆贮存水池的设计容量较小。后

           来由于后处理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后期建设的核电机组乏燃料贮存设计容量增大,
           贮存时间扩展为 10 年、15 年甚至 20 年。
               为保证核电站运行安全,乏燃料在堆贮存水池至少必须保证有一个堆芯和三

           分之一换料的安全裕量。鉴于此,本文基于乏燃料在堆冷却满 10 年后离堆贮存的
           前提假设,对乏燃料年离堆贮存量、离堆贮存累积量进行预测(图 2)。
               从图 2 可看到,到 2020 年,我国乏燃料年离堆贮存量、离堆贮存累积量分别

           达 190 t、1 709 t;到 2025 年,乏燃料年离堆贮存量、离堆贮存累积量分别达 440 t、
           3 200 t;到 2030 年,乏燃料年离堆贮存量、离堆贮存累积量分别达 1 080 t、

           7 440 t;到 2035 年,乏燃料年离堆贮存量、离堆贮存累积量分别达 1 460 t、13 900 t;
           到 2050 年,乏燃料年离堆贮存量、离堆贮存累积量分别达 4 400 t、58 800 t。


                                                                                 18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