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4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594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第五卷)
由于我国核电行业起步整体晚于欧美核电国家,基于后发优势,在仪控数字
化、信息化方面更新部署较快。数据基础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
数字化仪控系统应用周期相对短,国内仍处于积累数据阶段。因此,相关智能核电
技术因运行数据不充分,其研发、验证尚无法充分深化。
2.3 全行业对于智能核电技术研发仍需根据政策指引深化发展
我国对于推动智能技术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在 2015 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
造 2025》规划中已有涉及。对于智能技术与核电产业的结合,2017 年的《新一
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要发展支撑核电安全运营的智能保障平台;《能源技
术创新“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开展以智能辐射防护监测、智能巡检、无损检测、
机器人技术等为代表的核电厂智能运维技术研究;2018 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核电
运行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核电运
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需依据政策指引,核电全行业协同规划布局技术和产业发
展,瞄准各时期发展目标,整合开发资源,提高研发效率。
3 启示建议
当前,发达国家核电大国由于在智能核电技术发展方面起步较早,其研发体系
及产业链配套能够提供较好支持;国内虽然处于跟跑阶段,但受益于智能技术的飞
速发展以及国内外各领域的应用示范,因而具有后发优势。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
着手开展工作。
3.1 积极定制适用于我国的智能核电技术发展路线,统筹资源,加快构
建“国家引领—行业支撑—广泛协同”的研发体系
纵观美国智能核电技术发展历程及当前主要研发项目,其技术发展基本遵循
1985 年《人工智能与核能》报告中确立的长期发展目标,思路清晰。相比之下,
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