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3 - 2019congshu
P. 353
核燃料循环与废物处理
候大会上达成的减排共识,发展包括核电在内的低碳能源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
要措施。世界核学会(WNA)在 2015 年公布的展望报告《世界核供应链:展望
2030 年》指出,全球 2030 年前将有 266 台新核电机组投运。从区域上看,核电发
展的最大增幅发生在亚洲。统计表明,全球有 10 余个无核电国家已经批准建设首
批核电机组或者已经制订了核电发展计划,这些国家作为核电新兴国家,是我国核
电走出去的主要目标地区之一,与此同时,欧洲、北美等国家,核燃料加工市场化程
度高,法律健全,核电企业谋求核燃料供给多元化,也将是我国核燃料产业走出去
的重要方向。
但近期看来,核燃料产业面临一定发展挑战,在产能上,全球核燃料供应大于
需求,价格上,核燃料特别是铀浓缩价格处于下行区间,相比于 2012 年前后的高位
已经累计跌幅超过 2/3,这为当前我国核燃料产业“走出去”带来了挑战。
2 核燃料产业“走出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 60 余年的发展,我国具有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拥有的完整核燃料科技创
新体系。近年来,随着我国核电规模化发展,我国核燃料产业加速发展,加工制造
能力日益提升,建成万吨级铀纯化转化基地,新增数条铀浓缩及元件生产线。加快
推进数字化改造与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打造集铀纯化转化、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
造的“一站式”服务的核燃料产业园建设。我国核燃料产业发展能力,基本具备
了新时期推进“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基础。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的创立,标志着中国核工业实现了
面向海外的转折。通过与法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引进来”,掌握了
先进的核燃料设计、生产和加工技术,形成了涵盖压水堆、重水堆、高温气冷堆的核
燃料加工能力。新时期,我国在以中国核工业集团为主体的积极推动下,与俄罗
斯、美国、法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就核燃料循环、铀资源、铀转化、乏燃料后处理以
及相应的研究开发领域深化国际合作,实现了参与全球竞争、提升国际合作能力、
丰富国际视野的目的,这也为核燃料产业“走出去”提供了经验积累。但总的来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