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4 - 2019congshu
P. 354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 (第二卷)




           看,我国核燃料产业走出去仍然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产品的经济性仍需要提升。我国核燃料产业起源于军工需要,较长一段
           时期以来,产能规模小、布局分散、人员及管理成本偏高,在国际核燃料市场价格下

           行趋势下,国际竞争优势不明显。尽管近年来,产品加工规模提升,但新建产能财
           务成本高历史包袱仍比较重,降本增效仍然是我国核燃料产业需要加强的短板。
               二是“走出去”的经营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国际化经营需要一套先进的经

           营组织管理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并且,国际化经营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组织经营
           体系也进行相应形式的调整,从而更有利于全球业务的开展,提升管理效率,确保

           管理能力与国际接轨。目前,国内企业推进核燃料“走出去”,需要不断完善市场
           开发管理体系,提升与核电走出去的资源共享和协同能力,积极培养和引进具有国
           际化经营能力的人才,提升国际市场营销开拓的能力。

               三是国际市场开发影响力相对较低。一流品牌是企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的标志,是高品质的象征,是企业知名度、美誉度的集中体现,更是高附加值的重要

           载体。对于核燃料工业,品牌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司层面,一方面是
           产品和技术。从公司层面看,与 AREVA、西屋、俄原、通用、东芝、日立、URENCO
           等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相比之下品牌影响力仍然不高,我国自主品牌 CF3

           燃料组件尚未实现工业化应用,因此,总体看,我国核燃料产业品牌影响力和品牌
           价值的培养和提升任重道远。



           3  核燃料产业“走出去”途径及举措


           3.1  制定核燃料产业走出去的开发模式



               以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坚持多方合作、共同开发、共赢发展的基本原则,积
           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采取分阶段、分地域、分策略的多模式战略手段,大力

           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以及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核燃料公司国际化经营能力建设,
           打造国际一流的核燃料产业公司。所谓“分阶段、分地域、分策略”是指,初期阶




           344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