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6 - 2019congshu
P. 336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 (第二卷)
理能力为 200 t/a,实际能力为 90 t/a,从 1977 年到 2009 年共处理了 1 140 t 乏燃料,
大部分为轻水堆乏燃料。从 2006 年开始,东海后处理厂主要转为开展研发,包括
MOX 乏燃料的后处理,2013 年 OECD-NEA 发布的信息中指出,东海后处理厂具
备 40 t/a MOX 乏燃料后处理能力。2014 年,JAEA 宣布将关闭东海后处理厂。
1993 年开始建造六个所后处理厂(Rokkasho Reprocessing Plant),主要工艺
引进法国技术,部分引进英国技术,参照法国 UP3 后处理厂建设,设计后处理能力
800 t/a。由于多种原因,其投运计划不断延后,2006 年 3 月进行了热试,目前预计
2021 年投运。六个所后处理厂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技术与成本的双重问题,主要
原因一是对工程复杂性估计不足,贸然采用不成熟的玻璃固化技术,并遇到其它技
术问题,导致工程延期超概;二是技术管理力量薄弱,重大设计变更滞后。JNFL 在
工程设计审查阶段未做出合理的设计优化修改,而是在开工后提出重大设计变更,
导致严重拖期。三是安审标准不断提高,工厂多次进行安全升级。受神户大地震
以及福岛核事故等的影响,日本核安全监管部门对六个所后处理厂的安全评审标
准不断提高,重点是强化抗震标准;四是对法谈判组织不力,合同内容存在缺陷。
六个所后处理厂由电力公司合资组建的 JNFL 负责建设,其话语权较低,无法组建
一个强有力的项目谈判团队,导致对法技术转让谈判出现失误,关键问题未谈妥,
合同内容不全面。
在后处理技术研发方面,为了满足核不扩散的要求,日本对 PUREX 工艺进行
了改进,先让铀钚共萃取(Plutonium-Uranium Co-extraction Technology)并互相分
离,而在钚线尾端部分引入一小部分纯化过的硝酸铀酰溶液,与纯化过的硝酸钚溶
液按 1:1 比例混合后进行脱硝(Mixed Denitration Process Technology),所得产品分
别是铀的氧化物和铀钚混合氧化物。
在先进燃料循环技术方面,日本在 1988 年制订 OMEGA 计划,开展分离嬗变
研究,从高放废液中分离次锕系元素和锶铯,在轻水堆和快堆中进行嬗变。在水法
分离流程中,日本研究了 DiDPA 流程进行锕系元素和裂变产物的组分离,研究了
使用美国 CMPO 萃取剂的 SETFICS 流程,目前均处于实验室试验阶段。
日本闭式燃料循环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