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核能22年第4期_高清文件
P. 28
重点关注
的新模式。我国核能事业发展的最终使命是为人民创 核电新厂址当地领导干部的核科普工作。要不断改进
造更美好的生活。我国的核能企业在为社会提供清洁 和补充核科普的内容,特别是核能核技术的综合利用,
能源的同时,一直践行与当地百姓共享核能福祉。通 研究全媒体时代“更快速、更善变、更多元、更视频”传
过扶贫共建、带动地方就业、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 播规律,使核科普既要客观、科学、准确,也要“亲民情、
改造建设等各种方式,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 接地气”。公众参与不仅要按照法规要求,听取民众意
展,形成了秦山核电与海盐当地“核谐邻喜”发展模式、 见,征求利益相关方的诉求,而且应注重实效,要不断
苍南核电以生态核电与地方融合发展的“绿能小镇”、 开拓公众参与的新渠道和新形式,及时解答疑问,回应
山东核电为海阳市打造“零碳”供暖城市等多种企地融 诉求,充分保障公众的权益。
合发展模式,得到了当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在 五是协力打造核能舆论阵地,做好舆情管理工作。
核能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应更加持续深入地探索与 在全媒体时代下,要发挥各种传播媒介优势,主动建立
当地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把核能项目周边居民群众的 各种核能公众沟通的主流宣传平台,统筹政府、企业、
利益诉求与国家核能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 社会组织的力量,主动宣传核科学,讲好核能故事。同
来,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建立利益长期共享机 时,有关政府部门和涉核企业应根据国家法规要求,及
制,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才能够 时发布信息和政策解读,解答公众疑惑,并对媒体上的
为核能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负面报道及时回应予以解释,对谣言或错误信息进行
四是不断改进公众沟通策略和方法,提高公众对 澄清,正本清源。另一方面,核能行业应加强涉核舆情
核能的认知和接受性。要以核能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 的监测研判,研究影响公众的各种新概念和观点,及时
重要作用以及核能综合利用为社会提供清洁安全经济 引导公众正确解读,掌握舆情应对的主动权,避免酿成
的能源、提高人民幸福感为契机,不断完善公众沟通方 社会稳定群体事件。
法。国家相关部门涉核公众沟通指南规定了核能公众 同志们,我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是党中央
沟通的主要策略和方法,在开展公众沟通工作中发挥 国务院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
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新形势下,可对相关指南进行 必然选择,也是当今复杂多变国际形势的重大演变下,
完善升版以便更加有效指导工作,并编制核能其他领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赢得国际竞争主导权的迫切需要。
域(如燃料循环、小堆等)公众沟通指南等政策文件,满 核能发展离不开广大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长风破浪会
足核能各领域公众沟通发展的需要。政府、企业、媒体、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
社会组织应协同开展各类核科普活动,用喜闻乐见的 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核能行业将牢记核
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解读国家核能政策,解答 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崇高使命,紧密
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让普通百姓听得懂,易接受。要 团结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定能持续开创核能公众沟
积极推动核科普进机关、进党校、进学校等,重点抓好 通的新局面,续写我国核能事业发展新的辉煌篇章。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