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核能22年第4期_高清文件
P. 27

断增多,任何事故或事件都随时可能引发舆情并瞬间                            安全稳定运行,在建核设施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不发生
            放大,涉核信息尤其敏感,公众很容易被漫天传播的各                           不可接受的事故和事件,确保核安全。这是赢得公众

            种消息所裹挟而无从分辨,引发舆情风险。在后疫情                            信任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基
            时代,我国核能行业的任何信息都有可能被国外势力                            础。其次,整个核能产业链应严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利用而形成舆论焦点。因此,如何引导和管理好舆情,                           以严慎细实的作风,切实落实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

            防止舆情演变成群体事件,一直是我国核能公众沟通                            确保服务和产品的高质量。再次,必须以透明、开放的
            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态度,客观准确及时通报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回应关
                                                               切,绝不容忍以任何理由隐瞒、谎报,甚至作假行为。
            四、不断创新新时代核能公众沟通工作方法,凝                              最后,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秉持“事业高于一切、责任

            聚全社会正能量推动核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                                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                         神,以核工业人专业严谨、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树立
            行之有效的公众沟通之路,构建了“中央督导、政府主                           核能行业和核能从业人员对核事业高度负责的良好形

            导、企业作为、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及“科普宣                           象,赢得公众的信任和信心。
            传、公众参与、信息公开、舆情应对、融合发展”的工                              二是推动核能公众沟通融入社会治理管理体系,
            作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的开展,                           发挥多元主体作用,推行共商共治。党的十九届四中
            切实保障了公众权益,并推动了一批核电新项目顺利                            全会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

            稳妥的开工建设。在“双碳”目标下,我们应围绕核能                           协调、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管理体系,
            公众沟通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勇于探索新理论                           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保障通道,提升社会治
            和新方法,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切实落实党                           理的社会化、民主化和协同水平。我国核能公众沟通

            的群众路线,以核能发展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和                           “中央督导、政府主导、企业作为、公众参与”的工作机
            紧迫性为沟通的思想基础,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的核能                            制与党中央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是一致的。我
            公众沟通工作机制和模式,不断总结经验,集聚全社会                           们开展核能公众沟通工作应以这些原则为基本遵循,

            力量同心协力做好核能公众沟通,为核能积极安全有                            进一步发挥各多元化主体作用,尤其是地方政府的主
            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导作用,把核能公众沟通导入当地的社会治理理念,融
                一是做好公众沟通首先要赢得公众的信任。核能                          入社会治理大局,适应社会治理新规则,并作为当地社

            的安全特殊性和敏感性决定了公众对核能的接受度和                            会治理的重要活动和载体。基于新实践新要求,进一
            信心取决于对我国核能行业的高度信任,这是做好核                            步完善公众参与和核能项目论证、决策的制度和相关
            能公众沟通的基础。因此,赢得公众的信任是核能全                            政策,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公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它要求每个人都                            推动多元主体的共商共治。

            要肩负责任,践行使命。首先,要确保我国在运核设施                              三是要持续探索和实践核能项目与地方融合发展








                                                                                                               25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