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_l(1)
P. 140

核能发展蓝皮书


             周围的环境特征,特别是可能影响排放的放射性物质向人和环境迁移的厂址
             环境特征,充分论证核电厂流出物(放射性的、热的、化学的)排放,以及

             事故工况下放射性物质释放对环境、当地生态系统和公众的影响,必须考虑
             新燃料、乏燃料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的贮存和转运。
                  3)应急准备方面

                  在核电厂选址过程中,结合厂址周围的环境特征现状和预期发展,分析
             推荐厂址区域的人口特征和人口分布特点、地理特征和其他环境特征,以及

             在电厂预计整个寿期内执行应急预案的能力,对场外应急预案的可实施性进
             行充分论证。
                  国家对核事故应急实行分级管理,即在国家、地方(省、自治区、直辖
             市)政府和核设施营运单位 3 个层次上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实行分级管理,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明晰场内、场外应急干预组织在应急准备、实施和管理方面的责任,对场内、
             场外应急预案的相互衔接和协调预先做出安排。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严重核事故,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事故,我国
             依托现有能力基础,按照区域部署、模块设置、专业配套原则,组建了 300
             人的国家核应急救援队和 25 支专业救援分队,设立 8 类国家级核应急专业

             技术支持中心,建立 3 个核电企业核事故快速支援基地,建有核辐射损伤救
             治基地 17 家,定期开展核应急联合演习,提升核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
             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核电厂核事故应急能力共建和应急资源共享的目标。

                  4)对核电厂拟议厂址的筛查
                  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从核安全、环境保护、区域规划和环境功
             能区划 3 个方面,采用“分级”加“分类”的两级技术框架,对我国所有潜

             在的核电厂址进行了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充分考虑了我国有关核电
             厂选址的法规和标准,并结合我国核电厂址选择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3)内陆地区核电厂址选择需要考虑的安全要素
                  根据核电厂选址调查评价的实践,影响核电厂安全的自然因素主要包
             括地震、地基稳定性、边坡稳定性、强风、洪水(包括由热带气旋产生的
             风暴潮和极端降雨产生的洪水)、龙卷风等极端自然灾害以及可能存在的灾


             126



 ഠ॓ჽඔሳඣႆଽಸ GT'GT  S)+'PR 9 'Y  &  I4Z&'R6 T 8K 0+71' P DIU-E"2-INQP6/ LP57/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