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3 - zkcs2020.indd
P. 233

公众沟通




           课程,使核电进入乡土教材、嵌入民间文化,真正提高科普工作的“长效性”。


           2.6  在信息公开上更加注重及时全面


               根据《核安全法》中关于“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相关要求,核能项目必须
           不折不扣做好法定事项的公开。在进入法定公开程序前,项目核心区要挨家挨户

           做好沟通与信息告知,消除信息不对称,主动回应公众关切问题,实现信息公开全
           覆盖。特别针对公众关心的核电厂运行安全疑虑,应建立面向公众的核电厂安全
           信息公开平台,及时滚动发布机组运行指标和环境监测数据,对企业的信任环境建

           设大有裨益。


           2.7  在舆情应对上更加注重主动引导


               全媒体是开放的传播空间,信息庞杂多样,各种声音纷纷攘攘,难以掌控舆情

           传播内容与进程。媒体传播有“黄金 24 小时法则”,如果不能在 24 小时之内发布
           信息、引导舆论,那么就失去了主导权,不受掌控的舆论就会呈现出指数式的社会
           扩散效应。掌握舆情应对的主动权,要充分依托地区官方媒体资源,及时发布相关

           政策和权威信息,同时也为舆情的分析研判、处置应对提供重要支撑,融媒体平台
           在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中的重要功能将逐步显现。



           3  提升核能公众沟通从业人员媒介素养的思考



               媒介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利维斯于 20 世纪 30 年代提出来的,它是
           指一个人对媒体信息认知、判断、解读、评价、接受和使用的能力。简言之,媒介素

           养就是指人们正确地判断和估价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
           的素养。
               面对媒体发展新形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核能公众沟通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业

           内共识,本文对提升核能公众沟通从业人员媒介素养提出如下思考。



                                                                                 21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