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5 - 2018年核能年鉴
P. 305
世界核能发展论坛
80年代就确定了核燃料闭合循环的技术路 全,安全问题给世界核能发展提出了新的
线,并在顶层设计、科技攻关方面做了大 挑战。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有关部门对全
量工作。建立了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 国的核设施开展了安全大检查,对发现
金制度;设立了乏燃料后处理科研专项, 的问题进行了整改,有效提高了核安全水
致力于为开展核电站乏燃料储存、运输、 平。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按
后处理厂建设,以及后处理科技攻关提供 照全球最高标准进行设计,通过了国际原
资金保障。 子能机构通用反应堆安全审查,示范工程
今后,我国将按照“三步走”的计划 4台机组已经开工建设。同时,我国还将
推进后处理产能建设。一是建设每年60吨 不断加强核安全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不断
规模后处理中试厂,目前已经完成;二是 提升核安全能力与水平。
要完成每年200吨规模后处理示范工厂的 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建立了全国
建设;三是实现每年800吨工业规模的后 核应急体系,成立了由27个部门组成的国
处理能力。 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构建了国家、
四、统筹规划,加强放射性废物管理 省级核设施、营运单位组成的三级核应急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是核能健康可 组织体系。我国现行的核应急技术支持及
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为实现中低放 应急救援能力能够满足核电高效、可持续
废物的安全处置,我国在已建成三个中低 发展需要。
放废物处置厂的基础上,计划在核电相对 在核安保方面,我国始终对核及放射
集中的地区新建若干个处置厂,形成中低 性核材料实施严格的管控,形成了一套行
放废物处置的区域布局,满足核能发展对 之有效的全国核材料管制体系,至今保持
中低放废物处置的需求。 着核材料一克不丢、一克不少的良好纪
在高放废物安全处置方面,我国早在 录。2016年,中美合作建设的全球规模最
2006年就发布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开 大、设备最全、设施最先进的核安保交流
发规划指南,明确了选址、地下实验室、 与培训中心投入使用,这为中国和亚太地
处置库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提出了 区核安保能力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50年最终建成高放废物处置厂的目标。 六、解放思想,进一步扩大核工业开
目前已经完成了厂址的比选工作,正处于 放水平
选址向建立地下实验室过渡阶段,计划在 利用核能造福人类需要世界各国的共
2020年前开工建设首座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同努力。中国将秉持合作、共享的态度,
地下实验室。 与世界各国一道开展工作,共同致力于促
五、常备不懈,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 进核能和平利用,共享核能发展成果。一
福岛核事故教训和反恐日益严峻的国 是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借助多双
际形势,使国际社会和公众更加关注核安 边合作平台,积极推动核电“走出去”,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