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6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586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第五卷)
核一号”持续安全稳定为北方居民冬季供暖。核能海水淡化、核能制氢、核能高温
工艺热等核能综合利用前景光明。
2.1.2 核电行业“安全因素”
核电自身的放射性和资源利用率等是其“安全因素”主要构成。
一是恐核心理造成的公众接受度不高,尤其是福岛核电站事故后,社会对核电
的接受度降至新低。
二是燃料资源与厂址资源禀赋约束。铀资源利用率低,加之乏燃料无害化处
置困难重重,我国铀矿储量有限,资源禀赋的制约因素不容忽视。在现有核电技术
的固有安全性基础上,沿海核电站厂址资源越来越少。
三是核不扩散体制下,要求有效管控核扩散风险。
2.1.3 举措对发展和安全的影响关系
如图 2 所示,核电行业安全发展模型显示了举措对发展因素和安全因素的影
响关系。其中科技创新同时影响核电行业的发展和安全因素,同时影响核电行业
的发展规模与安全红线。
公众沟通影响公众接受度作用于安全红线。国家核安全战略通过影响核扩散
风险防范的政策、标准等作用于安全红线。能源安全战略与规划通过影响能源消
费市场,进而影响核电行业发展规模。此外,安全战略将影响全社会对核电行业未
来发展预期,进而影响对核电行业的投入决策,最终影响核电发展预期。
2.2 核电厂安全发展模型
2.2.1 核电厂“发展因素”
核电厂建设期,有大量资金投入,增加了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聚集,同时改
善道路、通信、住宅等城镇基础设施,加速周边区域城镇化进程。
由于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增多,往往吸引更多人员集聚。研究表明,1990—
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