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8 - zkcs2020.indd
P. 258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 (第三卷)




           2.3  认知惯性未能改变 ——“信息茧房”引发的挑战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兴趣、爱好所引导,在信息传播
           中存在对信息的过滤和选择。

               一是企业主导。目前核电科普主要以核电企业为主进行宣传,这样的方式却
           给公众带来自编自导、自弹自唱的印象。“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做法,使得公众
           在情感上容易产生隔阂,在心理上处于排斥状态,不愿意相信听到的真理、不愿意

           接受看到的真相,从内心难以理解接纳核电是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
               相反,网络上盛传的大白话言论,通俗易懂、更接地气,没有“核电专业辐射指

           标”,没有“核电站与原子弹区别”,没有“节能减排多少亿吨”等专业术语,比枯
           燥的学习讲座更容易被公众所接受,从而被广泛传播。
               二是不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如同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向公众做核电科普必

           须要“蹲下来”。父母的视线与孩子一样高,看着他的眼睛并且处于平视的交流,
           孩子更能接受父母所讲的内容。做核电科普也一样,向公众讲核电事故概率负 7
           次方、减排二氧化碳 5 亿吨的抽象数据或专业词汇,公众根本听不懂也听不进去。

               三是“一帖”治百病。核电科普几十年,往往是以陈旧化和简单化为主,如同
           乡村医生的“一帖”能够包治百病,不分青红皂白,男女老少一盘菜。宣传科普的
           内容、课件一成不变,年年“涛声依旧”,几十年前的旧船票,已经不能登上互联网

           的新航船。


           2.4  信息数据碎片获取 ——“上网时代”面临的挑战


               一是信息来源碎片化,真相不明,以讹传讹。公众恐核心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

           核灾难、核事故。而日本原子弹爆炸、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由于当时信息传播途
           径和手段限制,很少有人知道核事故的客观真相。而现代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
           习惯在被打破和重构,如果信息传播依然碎片化甚至缺失,那么各种杂音便自然乘

           虚而入;如果宣传不当甚至真相不讲清,可能会产生“塔西陀效应”。
               二是数据公开碎片化,途径很少,严重落伍。从全国来说,由于核电专业网站、



           24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