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7 - 2019congshu
P. 407
损失和影响,都远大于其他的普通设备,不但会降低机组的核安全水平,从经济性
方面来看也将造成发电量的损失和发电计划的落空,严重影响核电厂的核安全业
绩和管理目标。另一方面,由于核电厂系统庞大而复杂,设备数量和种类繁多,在
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的情况下,管理重心必须向这些核安全风险较大的、经济性
较高的设备倾斜,即需要进行质量保证分级管理,这也是国家核安全法规和导则的
要求。
基于上述分析,把关键敏感设备从核电站数百个系统中识别出来,对其采取有
差异性的、重点的、严格的控制,是非常必要并有意义的。关键敏感设备管理的实
质,就是设备管理的新技术叠加质量保证分级理论,在设备管理上的实践应用。质
量保证分级是质量保证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国际原子能机构(ZAEA)在其核安
全标准中,以及国家核安全局在其法规中,一直反复强调质量保证分级的理念和重
要性,要求核电厂和核设施在实施质量保证大纲过程中所制定的质量保证要求,要
根据活动或物项对核安全的重要性进行考虑,质量保证活动要与需要控制的物项
和活动两者要相当。因此对运营核电厂的设备进行管理就是要对关键敏感设备进
行重点的控制,从组织层面、资源保障方面、管控要求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给予更
多的重视和更严格的管理。
2 设备质量保证分级管理的理论依据
2.1 质量保证方面
目前国际上有关质量保证分级要求的内容,在 IAEA 的部分导则内有相应的
要求,国内有关质量保证分级内容,主要是在 HAFJ0045《质量保证分级手册》中
说明。根据《质量保证分级手册》,对质量保证分级的划分原则主要是:
1)制造工作的经验和物项制造的成熟程度;
2)物项或服务的复杂程度;
3)提供物项或服务的质量史;
4)提供物项或服务的标准化程度;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