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8 - 2019congshu
P. 328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 (第二卷)








                 国际闭式燃料循环发展经验与教训





                                            毛继军
                          (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摘 要:  乏燃料后处理能力建设是我国妥善解决乏燃料安全管理问题、实现
           闭式核燃料循环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国际闭式燃料循环发展遭受了一定挫折。本

           文通过梳理典型核电国家后处理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顶层规划、政策、产业
           发展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国际闭式燃料循环尤其是后处理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为我国后处理能力建设和闭式燃料循环路线优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闭式核燃料循环;乏燃料后处理





           前言



               核电厂卸出乏燃料的安全管理是核燃料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核电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国际上对乏燃料的处置方式有三种,一是通过后处
           理回收有价值的铀钚等核素进行循环利用,如法国、英国、俄罗斯、日本和中国等;

           二是作为放射性废物直接一次性深地质处置,如瑞典、芬兰等;三是进行干式或水
           池贮存,根据未来技术发展情况再作决定,如美国、西班牙、韩国等。

               截至目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 44 台,累积产生乏燃料数量约 4 800 tHM ,其中
           大部分暂存在核电厂内部的乏燃料水池中,即在堆贮存。随着我国核电的规模化
           发展,乏燃料的产生数量将大幅增加,按照 2020 年在运核电装机容量 5 800 万千

           瓦、2030 年 1.3 亿千瓦测算,届时乏燃料累积数量将接近 3 万 t,对乏燃料运输、中



           318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