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zghn202201
P. 59

力消费集中在土地资源紧张、可再生能源禀赋不足的中                          包能力持续提升,已成功实现了多项目、多基地建设,
            东部地区,核电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核电运行稳                          全面掌握了压水堆、重水堆、高温气冷堆等多种堆型不

            定、可靠、换料周期长,是目前唯一可大规模替代化石                          同容量的核电机组建造技术,具备可同时开工30台以
            能源基荷、并具备负荷跟踪能力的“零碳电源”。核电                          上的核电机组建造能力。
            应继续发挥原有基荷电源作用,满足基荷需求。更为重                              我国厂址资源可以支撑核电大规模建设。截至2019
            要的是,核电作为本地电源,将部分取代现有煤电,与                          年底,我国已选定核电厂址供75个,总规划容量4.1亿千

            风电、太阳能等间隙性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承担保障                          瓦,其中沿海厂址38个,可支撑装机2.3亿千瓦,内陆厂
            能源安全和系统安全的双重职责。                                   址37个,可支撑装机1.8亿千瓦,为核电批量化建设、规
                1我国核电具备大规模发展的良好基础                             模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满足行业中长期发展需要。

                截至2021年底,我国大陆已经投入商业运行的核                           2我国核电发展面临的挑战
            电机组53台,在建机组16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                             我国核电发展有良好的基础,但也面临许多挑战,
            5465万千瓦,约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2.3%。2021年                     诸如核电安全、核电经济性、铀资源保障、公众接受度
            1 ~ 12月,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4071亿千瓦时, 等等。

            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5.02 %,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                            我国坚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严格的标准发展核
            煤1155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0282万吨。                         电,按照多重屏障、纵深防御的理念,严格管理核设施
                我国长期保持良好的核安全记录。核电安全运营                         选址、设计、建造、运行、退役等全生命周期活动,确保

            指标居世界前列,从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2级                       稳妥可靠、万无一失。但是,核电安全永远在路上,要
            及以上的运行事件 ;各在运核电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                          始终把核安全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将核安全要求作为产
            环境事件、辐射污染事件,未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未发                          业发展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生职业病危害事故。                                             核电面临着较大经济性的挑战。为了满足国际最
                我国已经建成完善的核电工业体系。核电技术实                         高核安全标准和60年设计寿命的要求,三代核电首批
            现了“二代”向“三代”的跨越,福清5号机组商业运行, 项目单位造价明显高于二代核电,并出现了工期延误、

            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华龙一号” 造价超概算严重等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了核电的经济竞
            已具备批量化建设能力。形成了以上海、四川、东北为                          争力。同时,随着我国电力消费增速放缓、电力市场化
            代表的三大核电重型装备制造基地,以及一批泵阀和核                          改革的逐步推进,使核电平均上网电价和利用小时数下
            电配套设备制造企业,已全面掌握自主三代核电装备制                          降,核电的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总的来看,三代核

            造的核心技术,形成了每年8 ~ 10台套三代核电主设                        电批量化建设后可大幅降低造价,在多数东部沿海地区
            备制造能力,“华龙一号”、“国和一号”设备国产化率                         燃煤标杆电价水平,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比起目前
            达到85%以上。核电工程建设管理自主化能力和总承                          在运的核电机组,新建设机组的竞争力还是在一定程度




                                                                                                               57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