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zghn202201
P. 57
展前期准备工作,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公众问题以及如何 研的队伍是任何冷冰冰的标准不可衡量的,也是沟通工作
开展小堆的公众沟通工作,急需政策文件指导。 的根本保证。如制订涉核公众沟通相关的强制性标准,其
2016年4月,原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在辽宁徐 内容与实际工作的内涵可能有较大的差距,对实际公众沟
大堡核电项目和广东陆丰核电项目开展公众沟通试点工 通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作的基础上,经反复研讨和多方征求意见,颁布《核电项
目公众沟通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构建了 5.涉核公众沟通研究仍有待提高
“中央督导、政府主导、企业作为、社会参与”的公众沟通 近年来,涉核公众沟通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的
工作机制,形成了“公共宣传、公众参与、信息公开、舆情 人员也不断增加,除核领域从事一线公众沟通的专家人
应对”四位一体的公众沟通工作模式,有效地促进我国核 员、研究设计院所外,一些高校的研究人员也加入其中。
电公众沟通工作的开展。 研究成果丰富,既有分析总结涉核公众沟通良好实践和做
随着核电项目公众沟通工作全面实施,核电集团和 法、沟通的心得和体会,也有国外的理论和方法应用的尝
项目建设单位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 试,还有公众沟通体系和方法研究。这些研究对指导我国
国家涉核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新颁布的涉核项目公 涉核公众沟通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公众沟通水平
众参与要求与《指南》也有不同之处,为保持相关法规 的提高。但总的来说,研究还有许多提高的空间。一是涉
要求之间的自洽,反馈取得的良好经验,需要对《指南》 核公众沟通理论研究和数据验证不足,理论原创性较差,
进行升版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开展核电项目的公众沟通 即使有新的概念和新模型,也没有试验数据验证,有的理
工作。 论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二是许多成果是基于实践
的总结而来,没有理论基础,例如,涉核公众沟通模式的
4.涉核公众沟通相关标准制定需考虑适用性 理论基础 以及如何从理论上来解释开展的涉核邻避防范
我国核电公众沟通工作依据〈指南〉要求,结合当地 化解方法等 ;三是如何科学理性认识安全,以及如何让核
的社会文化特色,创新了许多效果明显的方式方法,取得 风险和知识能让公众听得懂并能接受是行业最大的痛点,
良好的成效。一些集团梳理这些经验的同时,编制标准 虽然近年来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但还没有实质性的突
化的流程在集团内推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也总结了各 破 ;四是公众对核的认知和接受度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
集团开展核电各自公众沟通经验,编制了核电工作沟通手 定期的民调做的较少,资金支持不足,公众沟通的基础性
册,以期为新核电项目开展公众沟通工作提供参考或借 工作还很薄弱。
鉴。但仍须看到 :公众沟通的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 在我国即将进入核能高质量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时期
适的 ;沟通的效果随着社会、文化的环境变化而变化,随 之际,做好涉核公众沟通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
着不同的沟通者而不同。因此,互相交流和借鉴是提高沟 迫。虽然涉核公众沟通的形势和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
通效率和水平的最好方法,同行评估是一个有效的工具。 仍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扰,需要核能行业全体人员共同努
在涉核公众沟通中,由于沟通的对象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力,共同推进核能公众沟通工作,使我国核能在实现双碳
沟通主题又极为敏感,沟通人员和团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 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用。一支能打硬仗,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善学习、勤钻 (作者单位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