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zghn202201
P. 55

工作研究

















            对当前涉核公众沟通工作


            一些问题的思考




                                                                                                     文 杨波


                日本福岛核事故明显加剧公众对我国核能的负面                         1.公众沟通的基础是赢得公众的信任

            认知和恐惧,放大涉核项目的邻避效应,导致了“望                               涉核公众沟通工作的对象既包括一般含义的公众,
            江”、“江门”、“连云港”等一系列涉核重大邻避事件                         也包括各级领导,在我国社会治理结构下,对领导沟通,
            的发生。这些涉核邻避事件以及形成的连锁反应和负                           具有更多的含义和意义。沟通的基础是信任,是全社会对

            面影响,强化了涉核项目的“污名化”,严重透支政府公                         核能行业的信任。赢得信任是长期的、具体的,需要无数
            信力和涉核行业的信誉,阻碍了我国核能事业的健康稳                          次验证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有能力信守承诺。信任难建易
            定发展。面临这些挑战,政府有关部门和涉核单位积极                          失,回顾核能发展历史,每一次核事故把公众对核能的信
            应对,结合国情和涉核项目特点,探索以政府主导的公                          任几乎消失殆尽,三大核事故的阴霾挥之不去,核能行业

            众沟通工作的机制和模式,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走出                          出现任何事件或事故,公众极为敏感和担忧,无形中也削
            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涉核公众沟通之路,保障了涉核                          弱了公众对核能的信任。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电发展和
            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在双碳目标新形势下,核能将发挥                          公众的影响是深远的,事故后,新核电项目建设大幅减少,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核电建设将迎来新的机遇期。由此, 暂停的内陆核电项目至今尚未重启。我们也看到,领导和
            涉核公众沟通将成为保障我国核能可持续性发展的主                           公众高度关注核电运行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发生
            要挑战之一。                                            的事件,针对出现的个别事件中违规违法的行为,不仅受

                涉核公众沟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说不清” 到社会的质疑,也影响领导和公众对核能行业的信任。从
            的核安全和风险的难题,也有相关方利益方的博弈,还有                         处理这些事件的态度和做出决策的过程来看,国家极为重
            政治、政策和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受个人的认知和谈                         视安全,对核能行业更是提出了极高的信任要求。为此,

           “核”色变、闻“核”即反的非理性态度的局限。纵观世界                         做好公众沟通工作的前提是如何赢得领导和公众对核能
            核能发展史,公众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是一个难以                         行业的信任。
            解决的难题。虽然涉核公众沟通形势和所处的环境较前                              赢得公众的信任是全行业人员共同完成的任务,它
            几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我国即将进入积极安全有序                         要求每个人都要肩负责任,践行使命。一是要确保我国核

            规模发展核能的阶段,要做好公众沟通工作,让公众理性                         能设施安全稳定运行,不发生不可接受的事故,确保核安
            认知、支持核能仍然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下面就目前涉核                         全,这是赢得公众的信任起码要求,也是我国核能可持续
            公众沟通工作中的几个问题谈谈一些思考。                               发展的底线。二是整个核能产业链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




                                                                                                               53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