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4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574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第五卷)
(3)监测预警:各核电厂开展配套的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及搭建工作,通过安
装视频、声呐等多种监测设备,与相关监测部门信息联动、接入卫星遥感信息等方
式,开展了多源监测信息获取工作,并基本实现了对取水口情况的 24 小时连续监
测,监测设备也涉及水下监测、水面监测及高空监测等多种方式,但监测预警系统
的预测、预警能力仍有较大不足。
(4)拦截清理:根据厂址特征及冷源风险,各核电厂在取水口前端增设了包括
铜合金网、平面网和网兜等多道拦污装置,增强取水口前端拦截能力。尤其部分电
厂设置了网兜,过滤面积更大,且可以将大部分海生物收入后部的网兜,方便了污
物的清理,有效提高拦截和清理效果。
(5)异常响应:大部分核电厂已普遍建立涵盖多部门的冷源安全保障组织,统
筹、协调本厂和外部力量开展了识别本厂厂址和邻近海域各类风险源、定期维护设
备设施、持续开展技术改进和经验反馈、制定异常响应预案和机组控制策略、明确
异常响应流程、建立外部联防联控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根据响应预案中规定的响
应演习的周期,定期参照预案开展演习,提高应急能力。
(6)技术改进:各核电厂结合自身运维经验和同行反馈,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
提升取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技术改进项目,如根据厂址实际条件,对鼓形滤网进行一
系列改造,采取的措施包括可手动设置高速运转,增加高压冲洗功能,调整捞污槽
安装角度等。根据取水堵塞物发生情况,综合核电厂防控策略,部分核电厂对贝类
捕集器进行扩孔、RRI 板换通流间距增大等改造,以提高过滤效果,提升冷源系统
过滤能力。
(7)运维管理:大部分核电厂针对冷源安全相关系统设备(包括循环水过滤
系统、重要厂用水系统、设备冷却水系统内的过滤、换热及监测预警设备),建立了
运维大纲,规定了维护要求和周期,定期开展维护工作,保障冷源设备设施可靠性。
(8)联防联控:许多核电厂与当地政府部门(包括气象、水位、海事、渔业等)、
科研院所、专业公司、周边渔民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包括取水安全异常风险预警
信息共享、响应支持协议。与电网建立了信息通报机制,出现发生取水安全异常事
件时,及时将相关信息和采取的行动通报至电网,保证电网稳定运行。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