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1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_l(1)
P. 201
日本福岛核电厂事故后我国核电厂安全要求的变化
制定或完善严重事故管理指南、提高氢复合能力等,以及防水封堵、移动设
备的配置等。
这些改进一部分是对核电厂安全的完善,如严重事故管理指南和提高氢
复合能力是国际上已经成熟、在新一代核电厂设计中广泛采用的措施和技术。
另一部分是期望能够提高对类似福岛核电厂事故的应对能力。
福岛核电厂事故后,国际核电界和核安全界面临着技术困境。一方面,
福岛核电厂事故是一个厂址特征相关的事故情景,如美国核管会在事故发生
后很快宣布类似情景在美国核电厂不会发生;另一方面,要对公众和社会有
所交代,不得不采取一些行动。但从科学角度讲,断定一个措施是否有效,
必须明确这个措施所针对的情景,既然不能把福岛核电厂的事故情景搬到其
他核电厂,那其他核电厂的改进针对的是什么情景呢?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从这个角度讲,我国核电厂针对福岛核电厂事故后的改进,从技术上只
能是一种期望进一步降低风险的措施,而不是针对特定情景的特定措施。当
然,核电厂安全的难度不在于人们愿意不愿意采取一些特定措施,而是由于
核电厂设计的复杂性,安全措施通常是满足多重情景的一种妥协,一方面的
加强可能意味着其他方面的削弱。如防水封堵可能提高应对水淹的能力,但
是否会影响正常运行时电缆的散热?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评价和对待的问题。
移动设备的配置除了考虑福岛核电厂事故外,还另外留有伏笔。2009 年,
美国核管会颁布了联邦法规 10CFR50.150,要求新核电厂考虑应对大型商用飞
机的撞击;对运行核电厂,美国制定了 B5b 计划,主要是利用移动设备来对
付“大面积损伤”。国家核安全局意识到,我国迟早也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二 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概念的提出
实际消除早期大规模放射性释放的概念最早由法国和德国核安全当局在
为法国和德国联合开发的欧洲压水堆制订安全指南时提出,欧洲在国际上,
包括对国际原子能机构大力推销这个概念,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已在其一些标
准和文献中使用这个概念。
187
ഠ॓ჽඔሳඣႆଽಸ GT'GT S)+'PR 9 'Y & I4Z&'R6 T 8K 0+71' P DIU-E"2-INQP6/ L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