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5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685
ః
而成为了科学的认识。可能此时历史角度切入的宣传方式和学术成果,厘清重大
核事故的历史脉络的环境史方式,更能化解抽象和高度逻辑化的现代科学思维与
现实复杂社会问题复杂系统之间的冲突。而且核环境史研究与自然科学的联系更
加紧密,既不致脱离自然科学之事实,还能以历史写作的方式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
离,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历史学作为认识工具也有着独特的优势,追溯
很多核事业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历史根源有助于从逻辑根源上进行解决,比如对核
试验产生放射性落下灰的全球扩散与反核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的研究,就可以为化
解当前民众核疑虑提供现实指导。除了危机和事故等负面案例外,展示核科学技术
作为近代物理学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展现人类对原子能和平利用方式早期探索的热
情,都可以为核能的现实发展提供坚实思想支撑;回顾第二代核电技术诞生的历史
背景并且将核电代际演替以历史的方式描绘出来,更可以增强民众关于目前国内主
流第三代核电和高速发展的第四代核电技术的信心,安全可能是一个很难被民众直
接把握的概念,但历史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公众直观接触核电安全性的提升。
总之,核环境史的研究和分析进路在历史学门类中得以新兴,核能行业应当看
到这一人文领域新学科的价值。中国核电安全发展的历史已有三十多年,公众对
此了解不多,却因福岛核事故等国外危机形成了对中国核电发展的负面印象,这充
分说明我们需要以世界核环境史的进路来做好公众宣传与沟通工作,消除核电发
展决策的政治顾虑,以创造更加有利的核能发展环境。
2 核环境史研究现状
由于历史学本身对于传统政治议题的关切,从中生发出的核环境史学科也大
都集中于冷战研究的范畴之中。对于核大国太平洋核试验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至
环境史标志性人物约翰·麦克尼尔为《太平洋世界环境史》所写的序言,在其中他
强调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包括“太平洋原子试验和原子辐射的历史”。而这一
设想在他参与 2011 年主编《冷战环境史》得以实现,通过两篇文章《远大洋洲的
核试验对环境的影响:1946—1996》和《核武器大气试验与冷战期间美国的风险
知识之争:1945—1963》对太平洋试验场的环境影响和核试验造成的风险争议进
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