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9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309

ނ׈ࡹഡაᄎྛܵ৘




            子和 γ 射线良好的屏蔽性能,能够有效减少堆芯中子的径向泄漏。蒙特卡罗程序
            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可考虑金属材料与水的较佳体积比一般为 9:1 左右。需要
            注意的是,采用金属反射层之后,将对堆外核仪表系统各个量程通道的探测器灵敏

            度有较高的要求。


            3.3  实施无中子源启动


                 反应堆装入中子源的目的是反应堆在装入燃料组件过程中和启动时使其反应

            性得到有效监控。目前,HPR1000 采用的设计是在初始堆芯中直接装入一次中
            子源(启动中子源)或者利用在其他反应堆堆芯辐照后的中子源作为一次中子源,
            同时还另外设置了受辐照后能产生中子的二次中子源,其强度和位置均可满足启

            堆探测系统的最低中子计数率要求。
                 建议在“华龙二号”以及后续 HPR1000 机组设计中,考虑采用“无源启动”,

            即取消一次和二次中子源,仅利用堆芯燃料自发裂变产生的中子,依然能够满足在
            反应堆装料和启动过程中对探测系统的最低中子计数率要求。
                 采用“无源启动”的优势是可以降低中子源的制造成本和一次中子源运输、

            贮存、装配过程中的放射性防护成本,减少二次中子源放射性氚排放量,降低后期
            处理费用;还可以实现反应堆装料和检修过程的灵活性。国内在“无源启动”方
            面已经有了很成熟的经验。田湾核电厂 1、2 号机组和 M310 型机组以及多座

            CPR1000 机组的反应堆已经实现了“无源启动”。采用“无源启动”的反应堆装
            料与启动过程将对堆外核仪表系统源量程探测器的灵敏度提出较高的要求,还需
            要进行详细论证并事先获得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的批准。



            3.4  取消堆芯中央位置控制棒组件


                 目前 HPR1000 反应堆采用了 69 束控制棒组件的技术融合布置方案,除了 SA
            停堆棒组为 9 束外,其他棒组均为 4 束或 8 束。根据仪控机柜设计与安装要求,

            每 4 束为一个子组,每个子组配备一套机柜。SA 停堆棒组分为 3 个子组,其中有



                                                                                   295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