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1 - zkcs2020.indd
P. 281

其他




           有对未来产业进行技术引导与储备,导致表面上看核技术应用产业“百花齐放”,
           实际上则“各自为战”,产业整体上发展分散,缺乏合力及重点。在医用加速器、精
           密探测器等诸多领域逐渐形成了高端产品无法突破、中端产品无法巩固、低端产品

           相互厮杀的局面。


           2.3  国家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健全


               目前,我国核技术应用领域相关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从高校到科研院所再到企
           业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健全。我国核技术应用领域的学科专业设置主

           要形成于 20 世纪,分散在国内的诸多高校与科研院所。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经济
           的冲击,与核技术应用产业密切相关的重要专业,如核物理、放射化学、核化工、核

           探测与核电子学等逐步遭边缘化,师资队伍流失严重。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
           大学等专业重点院校甚至因为招生和人才就业等问题取消了部分专业的设置。并
           且,目前我国只有清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这些都

           极大地影响了核技术领域学科的建设和“质”“量”并重的专业人才的培养。


           2.4  产学研脱钩,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整体来看,我国大量科研院所核技术应用领域科研人员重开发、轻转化,专利、

           专有技术的应用面窄,成果转化氛围缺乏,大量技术成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转化。
           从技术上看,纵向应用型科研课题的研究目标与产业化对接不够,科技成果成熟度
           不足,与市场需求差距明显,仍需二次开发,成果不易直接转化。从激励机制上看,

           核技术应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甚健全,转化政策也较不完善,成果转化
           驱动力较弱,难以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


           2.5  科研投入不足,缺少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家对核技术应用的专项经费投入长期不足,导致技术发展基础薄弱,
           创新发展能力偏弱,核心研发力量分散。具体来说,我国核技术储备存在短板,相


                                                                                 26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