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3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723
ਆ߶ၰσิσ
射环境变化趋势、核素迁移规律研究、环境治理、核应急提供基础数据和评价依据,
是核设施辐射环境监管的有力补充,能够为国家和地方的核事故应急决策提供及
时准确的技术支持,以保护公众、保护环境。
2 核设施辐射环境空间监测现状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对核设施进行辐射环境空间监测已经成为惯例。美国在
1997 年之前 25 年间,曾开展过 300 多次航空伽马能谱测量,调查场所包括商业核
电厂、美国能源部区域、核武器库、污染的工业区、核事故区域等。俄罗斯每年对国
内核设施进行一次辐射环境航空调查,更新核设施运行的基础核应急数据库。瑞
士于 1989—1992 年的四年中,围绕瑞士境内 4 个核电站和 1 个核研究设施地区每
年进行定期测量,调查其辐射剂量率水平和分布,并建立了航空调查数据库。德国
对核电厂等核设施每隔 2 ~ 3 年时间进行常规性的定期航空调查。法国通常是每
隔4 ~ 5 年对境内全部核设施实施一次较详细的航空调查,其中军用核设施每 5
年航空监测一次,由军方提供经费;民用核设施由政府提供固定的年费进行周期性
调查。
我国目前核设施相关技术导则及管理条例只规定了在核设施周边进行地面
布点开展常规监测,并定期上报监测数据,没有辐射环境空间监测工作的相应要
求。因此很少开展辐射环境空间监测工作。2021 年之前我国仅在少数核设施
区域进行过辐射环境空间监测,还有较多核设施尚未开展过辐射环境空间监测
工作。
3 工作建议
(1)建议定期针对全国核设施开展辐射环境空间监测,查明核设施及周边区
域的辐射现状、地表污染现状情况和变化程度、辐射热点(区)分布特征和规律,
填补国内核设施辐射环境现状空间监测数据的空白,为核设施事故应急提供基
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