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8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278
ᇏݓނିྛြᇆ९čֻजĎ
输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实时监控电力供需状态。增设智慧储能、电解制氢等设施,
通过智慧平台智能调控,实现用电低谷期电力存储、制氢,提高用能效率,达到多能
源互补及供需平衡。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可增加发电量约 600 万千瓦时,替代煤
炭消费 1 800 吨,减排二氧化碳 4 500 吨。
2.2.3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氢能产业联盟
国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与辽宁省朝阳市于 2017 年 10 月签署朝阳氢能源产业
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国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氢能源产业基地项目
计划一期总投资 11.3 亿元,着力建设风电制氢 - 氢储能科技示范项目、氢能源综
合利用科技示范项目。此前于 2017 年 9 月,国电投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腾华
氢能、博石资产签订协议,共同投资 10 亿元用于氢能产业投资基金。
中核集团、清华大学、中国宝武三方于 2019 年 1 月签订《核能 - 制氢 - 冶金
耦合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资源共享,共同打造世界领先的核能制氢冶
金产业联盟。中核集团远期的目标是在 2030 年后,利用已成熟的核能制氢和弃电
制氢为产业源头,开拓储氢、运氢、氢燃料电池中下游产业。同年 4 月,中国广核集
团下属子公司中广核资本、中广核产业投资基金与南都电源签署《氢能产业基金
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成立深圳白鹭氢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总规模拟定
为 5 亿~ 10 亿元,主要投资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
3 发展展望
氢能具有环保、高效、来源丰富、运输方便和应用广泛的特点,起着保障国家能
源安全和优化能源结构作用,是未来最有希望得到大规模利用的清洁能源。面对
未来的低碳化需求,核能制氢不仅能实现制氢过程的无碳排放,还能拓展核能的多
元利用,提高核电厂的经济竞争力,并为核电厂与可再生能源的和谐发展创造条
件。随着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发展,核能制氢将为可持续发展以及氢能经济开辟新
的道路,加速推进能源结构转型。未来核能制氢的发展应重视以下能力建设:一是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