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3 - zkcs2020.indd
P. 383

两会代表委员、提案(2020)




               一是核科技人才培养规模不能完全满足核工业发展的需要。
               核工业体系产业链长,涉核学科专业方向多。我国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学科
           在建立初期(20 世纪 50 年代),是比较系统和完整的,适应了当时核工业的发展

           需要。但在后来,由于受市场经济条件、核行业长期发展低迷以及教育改革的影
           响,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学科在几次合并调整过程中普遍被削弱,部分学科濒临消
           亡。以放射化学专业为例,1995 年以后,在我国高校中,本科放射化学专业几乎

           消亡,只作为应用化学专业的一个方向进行招生和培养。高校核科技专业人才培
           养规模不能完全满足核工业发展的需要。2019 年,中核集团对核科技人才需求进

           行了预测,未来五年中核集团所需核科技人才总数约为 3 万(本科及以下约为 1.7
           万,硕博士 1.2 万)。考虑到中广核、中物院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国防、医疗、环保等
           核技术应用领域需求,未来五年至少需要 5 万人,每年大约需要 1 万人。然而,目

           前我国高校所有核科技专业在校毕业生每年大约 4 000 人(本科生 3 000 人,研究
           生 1 000 人)。考虑到学生在核领域外就业比例,缺口则更大。少数专业,如核燃

           料工程和核化工专业方向,目前每年的毕业生输送只能满足 1/4 的需求。如不采
           取特殊措施,该专业人才断档情况将进一步加剧。
               二是核科技人才的层次和质量不能适应核工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核工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关键是有一批优秀的高层次核科技人才。
           但由于核科技专业的特殊性和科技人员长期待遇偏低、地域偏远等因素,核科技
           工业单位缺乏吸引人才的竞争力,一流高校毕业生以及硕士以上研究生补充不足。

           据统计,九十年代以后几乎没有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到西北部核科技工业单位工
           作。高层次核科技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都很难适应未来我国核工业的发
           展。此外,由于没有编制人员指标,核技能人才数量短缺问题在核科技工业单位也

           日益突出,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非常短缺。
               因此,结合我国核工业喜人的发展形势,针对目前我国核科技专业人才短缺的

           现状,我们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核科技人才培养,以满足我国核工业安全、高
           效、可持续发展,续写新时代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具体建议如下:




                                                                                 36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