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zghn202201
P. 24
科学技术奖
机构研发工作,驱动机构各项技术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 使用需求,至此“驱动机构创新团队”收获了第一颗沉甸
平,并且已实现驱动机构全面国产化制造,核心技术完 甸的果实。
全自主可控,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福清5、6号机组,巴基 初露锋芒
斯坦K2、K3,福建漳州核电工程等项目,创造产值达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团队成员们精益求精,扛起民
10亿元,为我国核装备研发制造做出重要贡献。 族品牌大旗。立足于ML-A 型驱动机构的研制经验,“驱
经过二十余载的潜心耕耘,团队目前已建立了一套 动机构创新团队”又朝着适用于三代核电的ML-B型驱
产学研结合、多学科交叉、全方位试验验证的驱动机构 动机构开始了新的征程。对于三代核电站,其抗震等级
完整研发体系,开发出一套系统工程化、智能数字化驱 提高到0.3g,因此必须在真实驱动线上对已完成热态
动机构研发平台,研制出一系列高可靠、耐高温、长寿 寿命试验、磨损严重的ML-B型驱动机构进行更为苛刻
命驱动机构及其控制系统产品,树立了一面强核报国、 的抗震试验,以验证驱动机构在寿期末是否仍具备在
创新奉献的驱动机构先锋旗帜。“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 最恶劣的极端工况下按照指令准确、迅速落棒停堆,保
构创新团队”的发展壮大之路,是一条勇于自主创新、 护反应堆安全的功能。根据世界核行业现行标准,这
实现知识产权完全自主化的道路,是一条从跟跑到并 是对驱动机构最严酷的考验。
跑再到领跑,最终扬帆出海沿着伟大的“一带一路”走 2013年11月5日,在中核集团核动力事业部的组
向国际化的道路。 织下,国家核安全局及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及
各方业主的共同见证下,ML-B型驱动机构通过所有抗
砥砺二十载,高歌猛进 震试验项目考验,对世界宣布中国自主研制的,具有完
出谷初啼 全知识产权的,适用于三代核电的驱动机构成功通过
万事开头难,团队从零开始,自主研发,打造民族 1500万步热态寿命试验和0.3g抗震试验验证,成功助
核电设备。90年代,控制棒驱动机构由于其运行工况 力民族核电品牌屹立于世界核电之林,树立了行业技术
的恶劣性、机械配合的精密性和机电控制的复杂性,国 领域新标杆。
际上仅美国西屋和法国阿海珐两家核电巨头掌握了其 崭露头角
设计与制造的关键技术,就连世界公认的制造强国日本 在成功研制ML-B型驱动机构的基础上,团队从提
也只能获得西屋的授权生产。同样的,两大巨头也对我 高驱动机构耐高温能力、取消驱动机构专设通风系统,
国进行了严格的技术封锁,希望我国只进口设备而不掌 同时提升设备寿命和可靠性出发,开展了长寿命、耐高
握关键技术。“九五”期间,面对重重困难,“反应堆控 温ML-C型驱动机构的研制工作。为解决耐高温线圈研
制棒驱动机构创新团队”抱着自主研发、为国争光的决 制的技术难题,团队中的党员同志身先士卒,组建“驱
心针对60万千瓦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展开了驱动机 动机构党员先锋队”,主动请战攻坚克难,并与团队内
构的研制。通过5年艰苦卓绝的研究,凭着自主创新的 部的“驱动无限QC小组”通力合作,充分利用质量方法
精神,成功的研发了ML-A 型控制棒驱动机构并且实现 及工具,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极短的时间内
了驱动机构的国产化,该型驱动机构通过了850万步热 先后突破多项技术瓶颈 :研制成功440级耐高温线圈,
态寿命试验和0.15g抗震试验考验,性能达到国际同期 具备在无强制通风条件下运行能力 ;研制成功长寿命
核电站用驱动机构先进水平,满足二代及二代加核电站 耐磨钩爪,热态寿命突破1800万步 ;研制成功一体化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