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建后续核电项目 广东十二五能源明显“绿”化
时间:2011年02月22日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苏稻香
点击量:
分享:
广东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在一次性能源中的比例逐步扩大,广东能源效率多年来稳居国内领先位置。站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接点上回顾过去几年,广东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成就斐然,对低碳广东贡献良多,而根据广东省低碳试点方案,优化能源结构仍然是今后广东开展低碳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未来5年,核电、风电、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是广东能源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十二五”期间争取新开工建设陆丰核电、韶关核电、台山核电二期项目等3个核电项目,加快建设广东粤电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珠海高栏岛风电场、阳西龙高山风电场、阳江新洲、东平风电场等5个重大风电项目。
1.清洁安全能源格局渐成
过去5年,广东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无论是传统能源结构调整,还是清洁能源发展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能源消费结构明显优化,留下了一串串闪亮的数字。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2005年的23.4%上升到2010年的32.7%,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2005年的35.5%上升到2010年的43.1%。
“十一五”期间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1221万千瓦,超额完成关停目标任务,加速优化了电力工业结构。全省在役火电机组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从2005年的约40%提高到了约70%,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从355克下降到325克。
同时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快速有序发展。目前,我省在运核电装机5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容量1100万千瓦,分别占全国的50%和35%,均居全国首位。全面完成省内核电厂址普查工作,全省核电优选厂址可建装机容量约8000万千瓦。
广东是能源稀缺省份,又是能源消费大省,少油缺煤,却又得支撑经济社会跳跃式增长,这是广东的能源现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赵细康表示,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在“十一五”期间优化能源结构的亮点在于:从国际上及国内其他省份积极引进能源,满足我省能源方面的供需缺口。
他表示,在“十一五”期间,广东省采取了“引外内联、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方式解决省内能源不足的问题。
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已逐步成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能源总量供应不足的矛盾虽已有所缓和,但能源对外依赖度高,煤炭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原煤消费量比重大,优质能源比重仍低,能源消费依然以煤为主,由于燃煤效率低,对环境污染严重,造成我省能源利用率低,大气污染和酸雨严重,液化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过低;为了改变这种能源现状,广东在“十一五”期间主要从中东地区引进石油、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从西南地区,贵州、云南和广西购入约30%水电,以保障省内能源的供给量,有效地缓解供求之间的矛盾。对于清洁能源——— 核电、水电,我省积极扩大核电的生产,增加水电的购买力度,在确保供给量的同时,力求将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代价降到最低。
“‘十一五’期间广东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成绩值得肯定,主要在于高效、清洁、安全的能源格局逐渐形成。”赵细康说,对外引进清洁能源,有利于广东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能源使用后发出的废气,造成对环境空气的污染;逐步优化能源结构。
2.清洁能源比重继续提高
广东虽然单位GDP能耗较低,但能源消耗总量却居全国前列,且能源对外依存度高,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还将继续增长,给能源安全带来威胁。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曾透露,“十二五”各省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严峻,减排指标仍将严格。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建设低碳广东,仍将是广东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结合我省能源资源不足的情况,赵细康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我省应保持对外引进清洁能源的态势,增加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水电等清洁能源的进口力度,
根据广东省能源局有关计划,“十二五”广东将继续大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一是加快发展核电。积极落实全省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快推动在建核电项目建设,谋划推动一批后续核电项目建设。
二是大力推进天然气利用。加快沿海LNG接收站建设,积极推进西气东输二线、川气东送等陆上天然气项目建设,增加南海海上天然气上岸供应量,加快全省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
三是合理增加接收“西电东送”。积极引进西部清洁水电,加强输电通道建设。
四是加快开发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稳步推进陆上和近海海上风电开发,积极推广光伏发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