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作为国家授权的核燃料专营供应商,中核集团十年来形成了怎样的产业能力,能否满足核电发展的需要,再次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
7月28日,新闻宣传中心组织新华社、《光明日报》等7家中央媒体,来到中核集团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对公司核燃料元件生产能力、自主创新以及质量保证等情况进行了采访,旨在以点带面进行宣传。
上午,中央媒体记者见面会在中核建中公司举行,公司总经理畅欣、党委书记于锡健、党委副书记肖林及公司有关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畅欣总经理从企业基本情况、核品发展历程、科研开发与自主创新、安全与质量体系建设、企业展望五个方面向记者进行了详细地介绍。随后,记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提问。当记者对于核燃料的供应是否能满足核电大发展的需要发出疑问时,他介绍到,现在的生产能力已从20年前的50吨铀/年增加到2008年的400吨铀/年,现阶段的核燃料供应完全能满足核电的需求,并且产业能力还将不断提升,2020年计划产能达到2000吨铀/年。
核燃料元件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安全。记者们非常关注质保体系的建立。于锡健书记说,公司已经形成了“以过程控制为主线,三大鉴定为特点”的质量保证模式,形成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曾获得“2007年国防科工委质量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并且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十分注意环境保护,从未对周围环境造成任何影响。
面对记者关于“中核建中发展前景如何”的问题,畅欣总经理表示,通过公司坚持不懈的努力,力争到2020年将企业建设成为管理科学、装备先进、产品多样、制造柔性、技术领先、质量优良的世界一流核燃料元件制造基地。
除此之外,记者们还就核燃料元件生产自主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采访。特别是对公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中采用少占用土地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迅速提高生产能力的做法进行了深入了解。
会后,媒体记者们参观了公司展厅,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化工转化、芯块制备、零部件加工、组件组装车间等。(中核建中党委宣传部 文影)
来源: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