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电运行安全与建设质量大会暨核电分会年会闭幕致辞
郭利民,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秘书长
2025年10月23日下午,福清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主办的核电运行安全与建设质量大会暨核电分会年会,已圆满完成各项主要议程。我代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再次对各位参会嘉宾、代表尤其是前期精心准备并且分享宝贵经验、见解和观点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次会议是协会首次将核电运行和建设相关议题整合在同一次会议召开,我国核电行业资深专家与企业高管,紧密围绕核电运行安全与工程建设质量,发表了最具行业权威性及代表性的主题演讲、专题报告和共享成果,代表了核电分会在过去一年的重点关注和主要进展,信息量很大。核电分会成员单位代表,运行和建设技术委员会的领导、专家及有关代表共计约160人左右参加了会议,分享了核电运行与建设领域的良好实践与经验教训,设置了提问交流环节,总体上达到了预期效果。结合与会各位演讲嘉宾富有建设性的观点、意见和建议,我归纳以下三点认识和体会,有所延申和发挥。
第一,核安全及运营绩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过去五年WANO核电机组运行情况看,全球运行业绩改进趋势没有达到2019年双年会定义的到2030年的卓越预期,归因于四大领域长期未得到有效改进的问题:设备可靠性、运行基本功、维修基本功和工业安全。我国核电机群的运营业绩在过去几年的确取得了长足进步,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从过去两年CPIP监测情况看,薄弱环节及其趋势还是相似的,设备可靠性首当其冲,另外辐射防护、维修质量、消防等领域的业绩表现和改进趋势也相对比较薄弱。从事件分析和监管视角来看,应急柴油机管理、仪控系统可靠性、燃料可靠性、防异物管理、大修安全管理包括吊装、起重和材料运输,是值得重点关注和反馈的领域。从经验反馈全过程来看,发现异常和报告事件环节相对薄弱,一些重要的异常和事件往往还需要通过举报或监管才能浮出台面。另外,冷源管理虽有起色,但风险并未根除,仍不能掉以轻心;新机组虽然居多,但老化管理、长期资产管理也需要未雨绸缪,从长计议。核电行业和从业人员还有必要克服潜在的自满、麻木和不以为然的心理,不让过去亮丽的业绩指标成为思想包袱,虚心学习国际国内同行的良好实践,举一反三反馈内外部事件经验教训。运营管理的一个悖论是,运营业绩越好,从业人员的经验反而越少,应对非预期事件和异常的能力也就越弱,因此内外部经验反馈才成为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学习方式,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这也是协会专家团队具有的独特价值,经历过我国核电发展全过程的50后、60后专家,与在职当家的70后、80后专家结合起来,才是最完整的经验。建议内部事件默认以我为主,查找原因和改进;外部事件默认与我相关,深入排查和反馈,千方百计消除安全质量隐患。更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不仅向行业主动分享良好实践,还分享事件和教训,同时更有效利用行业平台提供的共享经验,或者派出业务骨干参与成员支持,因为受益的远不止是被支持单位,对于提供支持服务正在各领域、各专业当家的专家,更是非常难得的学习、交流、反思、提升和开阔眼界的机会,进而成为企业内部持续改进可资利用的资源和骨干。还需要指出的是,确保核安全,固然需要持续改进的内驱力,但还需要内外部安全监督和监管,自律基础上的他律,保持信任但是检查,良性互动。最好的安全文化,是始终走在通往更高山峰的上坡路上,不断接近、甚至无限接近而不是已经抵达,或停留在自己定义的峰顶,否则下一个阶段就只有下坡路可走了。
第二,今天的设计和工程质量就是明天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核安全贯穿从研发和设计、开发和建设到运营和退役的全过程,设计安全、工程质量和运行安全是三个最关键的要素,工程质量包括设计质量、制造质量、施工和调试质量。核电的竞争力最终还是要体现为运营和退役全过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而工程建设六大控制全面创优则是基础:技术和质量决定安全性;技术、进度和造价决定经济性;安全和环保则是工程建设过程性要求。从核电开发和建设的角度,设计安全和工程质量是保障运营核安全的两个先决性因素。建设阶段的技术首先是在研发和设计阶段确定的,但研发和设计阶段的技术路线选择就需要考虑到运营和退役全过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决定着本质安全和先天的经济性。运营和建设阶段的经验必须能够反馈到工程设计,不仅要将运营经验反馈到设计,还要将建设经验反馈到设计。我国每年同时在建机组数量即将达到甚至超过50台,将给总包单位、供应链、建安承包商人力资源、产能和装备,以及质保体系带来巨大挑战,除了核岛主设备,还需要高度关注大量核级机电仪辅助设备的产能和质量,以及混凝土和焊接施工带来的工程实体质量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本轮核电机组批量化建设在成本控制上虽有学习曲线,但远远赶不上各种涨价因素,与新能源的进步速度相比,经济竞争力很难达到预期。
第三,核电创新发展和突破需要高层管理人员发挥领导力。核电要有更加确定的未来,需要同时提升安全性和经济性,除了技术和管理创新,别无二途。关键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如通过数智化转型实质助力核电机组安全、提质、降本、增效,或者设备可靠性管理提升,都需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拥有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带动效应。虽然潜在的领导力存在于从业队伍的各个层次,但只有高层管理人员才拥有必要的全局立场、视野、知识和经验,以及可调动资源,但需要从更多依靠岗位职权的管理风格转向更为注重思想影响力的领导风格,坚持创新大构想,鼓励创新小切口,从带头、带领到带动,挖掘和激发组织内分布式领导潜能,跨越不同专业、领域、阶段或单位的局限,营造企业内乃至企业间的微创小改生态,进而在整体上实现创新发展和突破。
未来一年,协会将加强秘书处核电相关业务组织统筹,协调核电分会、核电运行和建设技术委员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专家队伍的潜力,进一步优化共享平台服务品质,深化打造个性化服务能力,坚持拓展重点领域服务深度,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行业氛围,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与共享,与WANO上海办公室深化合作、优势互补、互为窗口、实现差异化发展,在明年的核电分会年会争取分享更多领域更有价值的行业经验和案例,为核电行业安全发展、高效发展、创新发展添砖加瓦,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和成员单位代表在会后不拘一格反馈意见和建议,促进协会持续改进。最后,祝各位明天参观和返程顺利、愉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