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政府正式批准塞兹韦尔C核电建设项目最终投资决定,标志着该巨型工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该项目是英国近30年来继欣克利角C项目之后启动的第二个大型核电建设项目,总投资高达380亿英镑,计划建设两座EPR反应堆,总装机容量320万千瓦,预计可满足约60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为推进该项目,英国首次在核电建设项目中采用“政府+企业”联合持股的所有权结构和“受监管资产基础”(RAB)融资模式,且政府成为最大单一股东,充分体现了英国政府对核电发展的坚定支持。

塞兹韦尔C核电厂规划图
项目背景 英国现有9台在运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588万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2%,但其中8台机组将在2030年前关停,届时核电装机规模将大幅下降。为保障能源安全、实现碳减排目标,并重返全球核能技术前沿,政府提出到2050年将核电装机容量提升至2400万千瓦的战略目标。塞兹韦尔C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还将带动上万个就业岗位、推动核电产业链复兴,对英国能源安全、气候目标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技术方案 塞兹韦尔C项目将采用与欣克利角C相同的EPR技术。EPR由法国法马通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联合研发,属于三代大型压水堆。与其他国家采用“减法”理念,利用非能动安全系统来简化反应堆设计不同,EPR采用“加法”理念,在传统二代压水堆安全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安全系统的数量与冗余度,以全面提升核电站整体安全性。这一方法本质上是一种保守而全面的安全强化路径,旨在最大限度降低系统失效风险,但也带来了较高的建设成本和更复杂的系统架构。EPR采用双层安全壳,并配备四套相互独立、相互冗余的能动安全系统,涵盖安全注入、应急给水、主蒸汽卸压、冷却链及应急电源等功能。 欣克利角C项目-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平面图
迄今,全球共有6台EPR机组在运或在建,包括中国2台在运机组(台山1号和2号),芬兰1台在运机组(奥尔基洛托3号),法国1台在建机组(弗拉芒维尔3号,已实现首次并网但未投入商运)和英国2台在建机组(欣克利角C1号和2号)。

芬兰奥尔基洛托3号机组
股权结构和融资方案 英国在塞兹韦尔C项目中首次采用“政府+企业”联合持股模式,政府持股44.9%,成为最大单一股东。此举有三重意义:一是风险共担,政府直接入股,与企业共同承担建设和运营风险;二是保障政策稳定性,确保长期政策支持,降低不确定性;三是增强投资吸引力,提振信心,吸引国际资本参与。其他股东包括加拿大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20%)、英国森特理克集团(15%)、法国电力公司(12.5%)及安博基建公司(7.6%)。法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将提供最高50亿英镑债务担保,英国国家财富基金亦将首次投资核能项目,承担大部分债务融资。
塞兹韦尔C项目同时也是英国第一次采用RAB融资模式推进的核电项目。RAB融资模式与欣克利角C项目的“差价合约”(CFD)模式存在本质差异。RAB模式的核心创新在于,通过获得国会立法授权以及独立监管机构的严格定价审查与监督,允许在核电站建设期间向终端用户电费账单中收取小额附加费,该笔费用由电力供应商代收并定向注入项目,为项目建设期提供稳定现金流。
这种机制设计将项目早期融资压力(尤其是巨额资本及利息),以小额、分期、强监管(用户增加的费用通常不超过其账单的1%)的方式进行社会化分摊,显著降低了政府和开发商的初期资金压力以及项目整体的融资成本。融资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建设期现金流的确定性增强极大地提升了项目对长期资本的吸引力,成功引入了诸如加拿大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英国本土机构安博基建等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投资方参与。
民众接受该机制的核心逻辑在于短期微量投入(附加费)换取长期显著收益,即在项目投产后为全社会提供更可持续、更廉价的低碳电力,实现净收益共享的长期目标。同时,RAB模式亦存在两重风险需警惕:一是监管失效可能转嫁不合理成本;二是长周期收费叠加通胀可能加重低收入群体负担。
风险与挑战 虽然英国政府大力支持塞兹韦尔C项目,但该项目在后续推进中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技术难度、工程建设能力和监管审批等方面,存在大幅拖期和成本超支的风险。
EPR反应堆设计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在已有的6座反应堆建设实践中,相关项目普遍面临严重延期和成本大幅超支的问题。即使是建设周期最短的台山2座反应堆,也耗时达9年。法国弗拉芒维尔3号机组从开工建设至今已近18年,仍未投入商业运行,凸显EPR在实际建设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与不确定性。鉴于上述经验,即便在技术与管理条件相对成熟的本土,法国也已决定不再新建EPR反应堆,而是转向研发和计划建设结构更为简化的EPR2反应堆。
法国电力公司的项目支持能力受到质疑。在已有台山2座反应堆建设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芬兰、法国和英国的EPR项目仍出现大幅延期,引发外界对法国电力公司工程建设能力的关注。尤其是在法国即将启动6座EPR2反应堆建设之际,该公司将面临更高的施工与管理压力,其资源调配、技术支持和项目管理方面能否满足塞兹韦尔C的需求,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项目后续推进可能面临较大监管审批挑战。英国首相斯塔默组建的核监管工作组于今年8月发布报告指出,当前核能监管体系过于复杂且不一致,流程重复、机构重叠,导致项目延误和成本增加,亟须通过优化和简化监管流程提升效率。法国电力公司在宣布欣克利角C项目造价从2016年的180亿英镑飙升至2025年的480亿英镑时表示,为满足英国监管要求对反应堆设计进行了约7000次修改,是造价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核监管机构面临的人才短缺、劳动力老龄化及官僚化文化等问题,也将会影响未来的项目审批速度。
塞兹韦尔C核电项目是英国能源转型的关键一役,其采用的“政府主导+RAB融资”模式为大型核电建设提供了新的融资路径,但本质上是将长期经济风险重新分配给了政府、企业与终端消费者。从全球EPR建设实践、法国电力公司的实施能力和英国监管体系现状分析,该项目面临严重的拖期超概风险:中国、法国和芬兰同类反应堆建设平均工期超过十年,成本增幅大多在200%以上。作为主要承建方,法国电力公司在国内外多项目并行推进的背景下,其技术实施和跨项目管理能力令人担忧。此外,英国核监管体系复杂、审批流程冗长、机构职能交叉以及专业人才匮乏,该项目未来的合规性成本与进程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