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在广东湛江召开的“2025年(第八届)核能公众沟通交流大会”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正式发布核电工业美学核心成果——核电工业美学理论体系、核电工业美学图像志《成为大地》及《核电厂工业美学设计导则》团体标准(T/CNEA 254-2025)。这是我国核电行业在工业美学领域的首次系统性探索,标志着中国核电迈向“功能与美学融合”的新阶段。
一、核心成果:理论、图像与标准的系统整合
此次发布的核心成果涵盖工业美学理论体系、视觉表达与设计实践三大层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赋能核电工程的新范式。
核电工业美学理论体系——奠定工业美学核电哲学基础
该理论体系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荆玉成、陈海华担任正、副组长。历时30个月的深入研究,首次提出了核电工业美学的九个维度,包括大地之美、系统之美、模块之美、技术之美、人文之美、环境之美、秩序之美、沟通之美与产业之美。该理论体系融合哲学、人文与社会学视角,重新定义了核电站与自然、社会、员工之间的关系,为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成为大地》图像志——以图像叙事重塑核电美学表达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龙介绍,作为理论体系的视觉延伸,《成为大地》从6000余张图像中精选500幅200组,以史学、符号学与美学交叉的研究方法,系统呈现核电工程中所蕴含的工业美学理念。通过数据分类法与智能图像识别等工具筛选,完成这一开创性图像志的编撰。该书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面向公众的美学沟通媒介。
《核电厂工业美学设计导则》——全生命周期美学设计指南
该导则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陈海华牵头,联合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华能霞浦核电有限公司、中电投广西核电有限公司共同编制,应用范围覆盖核电厂从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导则明确提出六大设计方向,包括生态环境设计、安全文化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空间艺术设计、人本主义设计和品牌视觉设计,将美学理念转化为可实施的设计语言与服务路径。
二、研究背景:从概念提出到系统实践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郭宏波介绍了两项成果的起源,2023年初,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牵头组建专项课题组,系统开展工业美学研究。历经30个月,先后完成理论体系构建、图像志编撰及设计导则编制工作。导则发布后,四大核电集团积极响应,推荐中核江苏核电、中广核苍南核电、国家电投白龙核电和华能霞浦核电作为首批试点单位,通过实践总结典型案例,为行业推广提供经验支持。
三、现实意义:建设“精神电站”,赋能公众沟通
核电工业美学不仅是对外在形象的提升,更是对核电工业内在文化的重构。正如工业美学课题组组长荆玉成所指出的:“我们不仅要建造‘物质电站’,更要建设‘精神电站’。”美学设计通过缓解工业设施的压迫感、增强员工归属感、提升公众认同感,为核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人文动力。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王炳华指出,核心成果耳目一新,大家做了许多原创性工作,核电工业美学理论深刻系统,图像志表达精准新颖,导则实践性强。工业美学赋能核电站,打造物质电站、美学电站、精神电站,是全新事物、全新概念、全新思维。未来,应将工业美学全面纳入核电工程设计体系,使其成为设计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成果的发布,是中国核能行业推动核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