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风险只是核能行业所有风险中的一部分。
□核能行业风险往往是潜在的,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甚至由于部门利益而更难以管控。
□各产业、企事业单位只关注自己企业的风险,缺少全局意识。需建立独立的、常设的、综合的行业风险监管机制。
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加速发展,核能行业风险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面重视。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家能源局核电办支持办主任汪永平,在日前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核安全是核能行业风险中的一部分
中国能源报:从行业管理部门到各大核电企业都对核安全管理非常重视,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提出核风险管理的概念呢?
汪永平:核电及核燃料诸多产业所面对的风险是复杂多样的,包括自然风险、设计风险、技术风险、施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环境风险、政治风险、国际风险、内部决策和管理风险等等。应该说,核安全风险只是核能行业所有风险中的一部分。核能行业产业链很长,而且与政治、经济等问题关系密切,所以除一般意义上的商业风险外,核能行业还面临很多政治风险、外交风险、信贷风险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核能行业的风险环境日益复杂,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和风险的扩展速度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传统的核安全管理理念已经难以应对上述变化。开展行业风险管理,也可以认为是核安全管理理念的发展。
中国能源报:传统的核安全管理与您说的核风险管理之间最关键的区别是什么?
汪永平:传统的核安全管理以预防、控制“核泄漏”风险为总体目标,把概率安全评价及纵深防御思想贯彻到核能行业的各个技术层面上,对核能行业安全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内核安全防控体系的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它的局限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凸显了出来。甚至人们误以为搞好核安全管理就可以保证行业的稳定发展,从而轻视了行业外部政治、经济等条件可能对行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影响,形成了核行业风险管理的盲区。我认为,整体的、惯性的、跨产业的风险会成为今后核能行业风险管理的重点。
开展核风险管理是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报:我们知道国内很多行业已开展或正在加强行业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核能行业风险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汪永平:2006年6月,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政府有关部门也对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我国农业、电力、海关、金融、石油、石化等行业现在都纷纷开展风险管理技术研究,加强了行业风险管理。所以,在核能行业开展行业风险管理,可以说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海关为例,我国海关风险管理制度及各个业务环节的风险分析方法、手段不断完善。高水平的风险管理,不仅实现了对海关监管的主要对象和主要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加快了通关速度、提高了海关的执法水平和服务效率,而且极大地缓解了海关人力资源匮乏的突出矛盾。
核能行业风险的发生,具有更多的不可预见性,各环节间关系复杂,易出现“蝴蝶效应”。从地质勘探到放射性废物管理和地质处置,核燃料产业循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生产过程,其中任何一环产生偏差,都有可能对后续某项工作造成重大影响。同时,这些风险往往是潜在的,与政治、外交、经济、国防、科技、管理等因素有关,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甚至由于部门利益而更难以管控。整个行业不建立科学的技术体系、专业的组织管理机构,很难对行业风险做出正确的预测、判断、评估和分析。
目前加强核能行业风险管理相关研究工作,是适应国家对行业风险管理的要求、核能工业加快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风险管理工作需要有体制机制保障,通过专业化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各行各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国能源报:您刚才谈到国内外的经验,那么,在国际上有哪些风险管理经验可以借鉴呢?
汪永平:现在世界上已经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一些地方组织通过了风险管理的立法。2003年英国的风险管理标准就在理论上有突破,对风险的认识从原来认为风险只是负面的,到现在能看待风险的正、负两方面作用。同时,英国人认识到风险管理不是可以认证的过程,不是ISO 9000认证完了就合格了,风险管理与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和企业战略目标联系很紧密。2004年美国的COSO (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组织颁布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这对全世界产生很大影响。而且,美国能源部十分重视能源及核能的风险管理,一直支持美国有关企业、国家实验室开发应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如何做好核能行业风险管理工作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我国现阶段在核风险管理上存在哪些问题?
汪永平:首先,由于行业内所有产业、企事业单位往往只关注自己面临的风险,缺少站在行业层面上的风险策略,致使整个行业缺少统一的风险管控流程与管理标准。其次,核能行业管理中还没有统一的风险管理技术体系。另外,核能行业风险管理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还很薄弱。全面掌握各种知识、从事行业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或专业化企事业单位在国内屈指可数,核电企业风险管理也只是刚刚起步。
中国能源报:如果各家核电企业都做好自身的风险管理,能不能解决行业风险管理问题?
汪永平:行业各产业、企事业单位只关注自己企业的风险,缺少全局意识。而且,也缺乏独立的、常设的、综合的行业风险监管机制。虽然核能行业在核安全管理领域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有特色的管理机制,但这种管理体制是以分领域、部门等分散管理为特点,缺乏综合性与集成性。另一方面,考虑到现在灾害风险的多因性、系统性和不可预期性,这种分散的管理机制已不能满足当前核工业加快发展及其复杂的现代行业风险的管理需要。还有,就是现在对行业内各产业之间存在的风险传递关注不足。核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会引起核电行业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并导致行业内相关产业的风险因子相互关联。一个产业的风险会通过不同的形式传递给相关的另一个产业。正因为如此,核能风险管理不能分解为单独的各个部门来独立地管理,仅做好企业层面的风险管理难以满足核能行业发展需要。所以,在今天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核能行业需要更加综合的方法来管理它的风险组合。
中国能源报:您对完善我国核能行业风险管理体系有哪些建议?
汪永平:我们要全面系统地梳理核能行业的风险状况,探讨政府、核工业企事业单位在核能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明确核能行业管理者、经营者、参与者等在风险面前的职责和任务;开展核能行业一体化风险管理框架体系设计,为核能行业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奠定基础;通过行业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为国家制定核能行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加快核能行业风险管理数据化和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为国家进行核能行业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建立核能行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行业发展提供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核能行业的风险管理研究,汇集一批经验丰富的核风险专家,形成整个行业的风险专业技术支持体系和专业化的组织管理体系。希望核能行业风险管理能成为核行业管理的手段之一,成为核能行业发展决策体系的一部分。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