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从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入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网络,做到各级责任明确、监督到位。狠抓安全生产全过程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以规范执行“两票三制”实现对生产管理细节引导,创造安全的作业环境、培养员工安全习惯。加强大、小修现场的监督检查,加大查禁违章力度,深入开展大修安全文明示范作业区活动,提升安全文明检修水平。
针对性培训提升运行操作水平。完善锅炉稳燃技术措施,根据锅炉火检强弱细化投油助燃步骤,严格吹灰、超温超压、氮氧化物控制等措施的执行,保证了机组的稳定运行。强化培训管理,将运行中发生的各类负荷扰动状态拷贝到仿真机进行操作演练,提升异常处理能力,在掺烧煤泥初期成功应对频繁断煤事故,保证了发电和供热任务的完成。
治“未病”式维护代替被动消缺。严格执行设备主人上岗巡检制度和定期工作制度,推行精密点检定修模式,超前维护代替被动消缺,不断提升设备可靠性。扎实开展“四管”防磨防爆技能培训,“一次调频”等涉网设施动作治理,有效保障了安全生产。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对输煤系统进行虾米型一体化防堵清堵技术改造,保证了机组燃烧煤泥稳定性。
精细掺配管理优化入炉煤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完善掺配掺烧管理办法,从燃料采购、接卸、储存、掺配、监督各环节做到分工明确,协调配合。掺配管理小组综合煤耗指标、锅炉稳燃、成本控制的效益分析及时反馈采购方案和掺配方案,燃料管理部门按照掺配目标,烧旧存新,优劣精掺,及时将掺配结果发送至运行集控室,为运行调整提供可靠依据,实现卸、存、掺、烧数字化管理。
环保设施“主机化”管理。将环保设施纳入主机管理地位,制定脱硫系统旁路取消后稳定运行措施,积极应对掺烧劣质煤种、机组投油给环保设施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大缺陷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及时处理设备磨损等缺陷,优化设备运行方式,确保环保设施安全高效运转,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