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官网
当前位置:
>
访问量:
行业动态
清华校长陈吉宁与新闻学院清新时报社学生座谈
时间:2012年04月20日 来源:清华大学 点击量: 分享:

    清华新闻网4月19日电 (记者 周襄楠 学生记者 张晏慧)4月17日下午,陈吉宁校长来到新闻学院,与《清新时报》社的同学们就《清新时报》和校园媒体的定位、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图为陈吉宁浏览《清新时报》。记者 御智斐 

  陈吉宁首先谈了自己来到《清新时报》社与同学们交流的初衷:“我每一两周都要花些时间跟同学们见面交谈,听听同学们真实的想法。”对于《清新时报》,陈吉宁给予了肯定:“这份报纸是我一直很喜欢看的,它很贴近学生,能看到同学们对所关心的一些事情的反映。”

图为陈吉宁与同学们交谈。记者 御智斐 

  《清新时报》助理出版人、新闻学院2008级本科生陈之琰向陈吉宁校长详细报告了《清新时报》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办报特色、未来规划以及目前面临的困难。《清新时报》前任助理出版人、2007级本科生徐文擎,前任总编辑、2008级本科生沈茜蓉,《清新时报》社总编辑、2009级本科生张晔,《清新时报》前任社长、2008级本科生钮晨琳等同学,分别就《清新时报》的品牌效应、同学们参与公众话题讨论的可能性、电子版发行等问题与陈吉宁校长做了交流。

  针对《清新时报》“独立运营、自负盈亏”的特色,陈吉宁鼓励报社成员继续坚持独立经营的理念,既要努力争取新的资源,也要保持艰苦朴素的精神。

图为《清新时报》社的同学们发言。记者 御智斐 

  陈吉宁指出,目前校园媒体对于学生学术和科研成果的宣传仍然不够,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学术成果的新闻作品还不多。他希望《清新时报》吸引更多的理工科同学加入记者和编辑队伍,提升报纸层次,进一步突出对清华学生学术发展的关注。

图为座谈会现场。记者 御智斐 

  对于《清新时报》确定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世界一流校园媒体”这一目标,陈吉宁表示赞同。他指出,大学的根本不在“大”,而在“学”,在于学生、学者、学术、学风。他说,这“四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为本”。一方面,清华给予学生厚爱,努力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和条件来提升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厚爱并不是溺爱,在诚信、学习等问题上,清华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绝不放任。清华建设一流大学,绝不只是教师的事情,学生也是重要的建设力量和学校发展的受益者。建立一个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的平台对于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很有必要。《清新时报》要从学生的角度告诉大家清华是什么样子的,这对学校有利,对学生的成长也有利。要通过校园媒体等多种渠道,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师生共同努力去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座谈前,陈吉宁校长观看了由《清新时报》社成员演示的选题、采编、排版、印刷等出报流程。座谈会后,陈吉宁校长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图为陈吉宁校长与《清新时报》社指导老师和同学合影。供图 清新时报

  《清新时报》是由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主管,清新时报社主办的一份校内发行,主要面向清华在校学生的报纸,创刊于2002年11月8日,由新闻与传播学院首任院长范敬宜教授亲自题写报名。《清新时报》以“校园真媒体”和“校园观察家”作为自己的办报理念和办报定位。清新时报社主要社务及采编人员共有50人左右,主要由新闻学院在校生组成。目前报纸每周发行一期,发行量6000份。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