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之变:
AP1000时代到来
日本核事故对中国核电行业最重大的影响是技术选型落定。在核事故之前,中国核电路线可用“乱”来形容,目前国内共存在二代、二代加及三代核电堆型,同时拥有美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及自主研发共五国技术路线,技术力量投资非常分散,新建的核电机组中以我国自主研发的二代加堆型CPR1000为主。日本核事故发生之后,核安全受到了广泛关注,AP1000的安全性远高于CPR1000,在未来核电的发展中,将正式取代CPR1000,成为主流堆型。
AP1000与二代加堆型安全性的差异,是区别核电堆型代际技术路线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安全概率评估,三代技术的失效概率降至限制标准的千分之一、在役核电站的百分之一,安全性大幅提高,三代在核安全裕度上的优势,将在选型决策中得到更多权重。
AP1000经济性体现在工期缩短。AP1000设计和建造采用模块化技术,由此派生出设计简化、系统设置简化、工艺布置简化、施工量减少、工期缩短及运行方便、维修简单等一系列效应。从长期效应来看,AP1000不仅使安全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而且建造和长期运行费用也得到明显降低,在经济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潜力。
预期筹建电厂中AP1000比例将提升至92%。在建核电厂审批高峰期在2009年,AP1000刚引进国内,为了尽快上马项目,核电审批项目多为CPR1000,而AP1000项目仅占13%。核事故后,预计二代加继续发展的可能性较小,筹建电厂中将以AP1000为主,其他堆型包括在AP1000基础上开发的CAP1400等。
产业格局之变:
破题垄断角逐“印钞机”
AP1000是2007年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简称国核技)为平台,从美国西屋引进的技术。国核技负责AP1000的消化、吸收及再创新,向各业主提供技术服务,垄断设计技术。核事故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分别与三大设计院签订了技术转让分包,紧接着与10大设备供应商集团签订了技术分包协议,正式将AP1000技术与国内其他企业共享,为AP1000在全国的推广铺平了道路。
一个建设工期为5年的核电项目回报率高达23%,且现金流非常稳定,堪比“印钞机”。核电行业部分产业链环节高度垄断,核电站运营目前仅有四家企业具有控股资质: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中电投集团及华能集团,其余企业只能参股,控股企业中中电投及华能集团都仅控股一个核电项目,其他项目均由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控股。然而核电项目ROE远高于其他电源品种,各发电集团竞相开拓核电市场,五大电力纷纷成立核电事业部,控股权争夺是重中之重。
核电资产证券化进程渐行渐近,优质资产待价而沽。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已启动上市进程,两集团控股了中国90%以上的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将通过更多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介入核电项目投资。
国产化率质量之变:
关键设备硬性国产化
核电装备国产化是我国能源安全策略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核电国产化的主体。从我国第一次引进核电技术以来,核电所用的高端装备对国外企业的依赖度比较高。引进AP1000后,我国引进策略中强调了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提出了依托项目4台机组按设备价值计算的国产化率分别为40%、50%、60%和80%,从第5台机组开始基本实现全部国产化。
市场总量之变:
投资总量增加33%
核电厂设备主要分为三类: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及辅助设备。核岛设备是承担热核反应的主要部分,对安全设计的要求最高,相关设备技术含量也最高,同时对核电设备制造资质也有要求,不同堆型和技术路线之间,部分核岛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有很大不同;常规岛设备在安全级别要求与技术含量上不如核岛设备高,各种技术路线的堆型大部分设备可与火电站通用。辅助系统的工程规模比较小;这三种设备在核电站的造价中所占到的比例分别为6∶3∶1。
从单位装机容量造价来看,CPR1000造价在每百万千瓦120亿元,约合每千瓦12000元;而AP1000造价在每百万千瓦160亿元,约合每千瓦16000元。按照筹建电厂规模为3000万千瓦来测算,未来核电项目新增总投资从3600亿元提高到4800亿元;核电设备总投资从1800亿元提高到2400亿元,增幅为33%。
市场主体之变:
10大设备集团逐鹿三代
AP1000引进国内初期,国家拟定的AP1000设备国产化主体中,以上海电气、哈电、一重和二重为主,而东方电气(600875,股吧)并未在其中。核事故后,为了顺利将AP1000堆型技术路线在国内推行下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分别与三大设计院及10大设备供应商集团签订了技术分包协议,正式将AP1000技术与国内设备供应商共享。
投资逻辑
核安全升级后,核电设备制造资质门槛抬高,龙头企业双重利好。核事故后核安全问题引起了全行业高度关注,预期未来相关企业取得核电设备设计制造资质的难度将加大,市场进入门槛将进一步提高,利好行业内龙头企业。
关注设备减少幅度小、垄断度较高的环节。路线转换后,设备数目有增有减;同时核电资质越高,进入门槛越高,市场竞争环境更加优化。我们以路线转换后设备减少幅度及设备制造持证企业家数为二维指标,选择大型铸锻件、主设备、U形管及核一级阀门为产业链最佳投资环节。(作者系平安证券研究员)